fbpx
x

佛說四諦法,為甚麼以苦為首?

(圖:Pixabay)

三界無安,眾苦充滿,不只是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是這樣,十方國土,除了佛國之外,也都差不多是同樣的情形。然而,娑婆世界眾生往往都是以苦為樂,不思出離。因此,佛陀在說四諦教法之時,以苦為首,使令眾生能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具體來說,諸經論中談及苦的,有二苦、三苦、四苦、五苦、八苦、十苦、百苦的區別。實則五濁惡世中,苦的品類之多,非言語能夠窮盡。三惡道暫且不說,只拿人道來說,我們人類在生、老、病、死四相遷變中所經歷的,只一個病苦,就已經令人苦不堪言,更何況其他。

苦諦是四聖諦中的首要,在此就三苦、八苦加以說明。透過了解三苦、八苦,相信能夠讓我們認識到佛陀所說的苦諦的內涵,並進一步生起知苦斷集的心。

所謂三苦,是針對三受而言。一切眾生在六道中,所受的境界,不出三類: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具體來說,苦受如飢餓、貧病、寒暑等,身心受苦時則生苦,是為苦苦。樂受如富貴長壽、花好月圓等,當樂境變壞時則生苦,是為壞苦。不苦不樂受,雖然無苦,然而在外四相遷流,在內諸想不斷,是為行苦。欲界三苦俱全(苦苦、壞苦、行苦),色界只有壞行二苦,無色界只有行苦。

八苦則包括:一、生苦,出胎如鑽穴隙,是為生苦。二、老苦,眼昏耳聾,氣虛體弱,是為老苦。三、病苦,四大不調,面黃肌瘦,是為病苦。四、死苦,疾痛喪生,水火殞命,是為死苦。五、愛別離苦,骨肉分離,魂牽夢縈,是為愛別離苦。六,怨憎會苦,惡眷敗家,仇人見面,是為怨憎會苦。七、求不得苦,名利愛樂,圖謀不成,是為求不得苦。八、五陰熾盛苦,五陰的作用熾盛,覆蓋真性,故捨報之後,復須受生,是為五陰熾盛苦。

八苦與三苦之間的關係,則生、怨憎會、求不得三苦皆為苦苦,愛別離苦為壞苦,五陰熾盛為行苦,老、病、死三苦通於苦苦及壞苦。

八苦是人人都無可避免的人生歷程,這八堂人生的功課,都是我們必修的學分,學習面對它們時能處之泰然,無煩無惱。八苦是轉識成智的逆增上緣,是我們遠離世間一切過非、妄念,成就解脫自在的良師益友。

轉載自靈隱寺:
https://mp.weixin.qq.com/s/LQJGIQf52vhz1Ryrtn4SKw

延伸閱讀:
最初的根本佛法──四聖諦:苦、集、滅、道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