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元宵佳節,塔爾寺僧人精心制作酥油花供佛。酥油花製作過程繁複,是僧眾耗費心血之作⋯⋯

精心製作酥油花的僧人(圖:中國網草原頻道)

栩栩如生、色彩繽紛、動靜結合,渾然一體,時空分而不斷、物象繁而不亂⋯⋯2月15日,元宵佳節之際,落日餘暉之下,伴隨僧人們奏響的悠然音樂,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藏藝奇葩、塔爾寺「三絕」之一——酥油花迎來一年一度的盛放時光,青海塔爾寺蓮花坳裏,各族信眾排起長龍,一睹「佛前花開」盛況,祈福新一年花開美好、山河錦繡。

每年冬季十月開始,塔爾寺選擇不同題材,開始酥油花製作,歷時三個月。青海省佛教協會會長、塔爾寺管委會主任拉科介紹:「一年一度的酥油花展是我們對國泰民安、美好新一年的寄語。今年的塔爾寺酥油花展以反映藏傳佛教藥師和藏醫祖師故事為主題,寺院全體僧眾為民眾健康祈福,祈願疫情盡快退去,新的一年,塔爾寺將繼續做好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團結進步、維護穩定、服務社會、守法持戒的模範。」

酥油製作的花朵絢麗多彩(圖:中國網草原頻道/夏日新嘉措)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塔爾寺酥油花是發源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的民間傳統美術,用酥油(黃油)塑形像物,為「塔爾寺三絕」(酥油花、壁畫、堆繡)之一。

酥油花以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夢境——「佛前供養花卉飾品、重現神聖莊嚴場景」演化至今,公元1612年正月,塔爾寺開始供養酥油花。塔爾寺酥油花被譽為「藏藝三絕之冠」,代表了酥油花最高技藝水準。幾百年來,塔爾寺沿襲著在正月十五晚上展覽酥油花的傳統。皓月升起,華燈初上,人們在元宵佳節之際觀燈賞花,祈求吉祥平安。

元宵佳節之際,青海塔爾寺中酥油花盛放(圖:中國網草原頻道/夏日新嘉措)

一架酥油花,從整體來看,亭台樓閣、人物、走獸動輒百計,大至一兩米的菩薩金剛、小至十數毫米的花鳥魚虫,無所不備,精美絕倫!據塔爾寺藝僧介紹,製作酥油花需先用草枝、麻繩扎骨架,之後做成黑色胚料,並將各色礦物顏料摻入新鮮酥油中,一架大型酥油花有的可以耗費千餘斤酥油。因為酥油的熔點較低,製作僧人要在零下溫度的房間裏工作,還要不斷用冰水浸泡雙手防止體溫融化酥油,美麗的酥油花也是虔誠信仰的僧人們耗費心血之作。

塔爾寺酥油花開展現場(圖:中國網草原頻道/夏日新嘉措)

由於酥油不易保存的特性,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酥油花在展出後的當夜天亮之前即被焚燒,這也包含曇花一現的寓意。 2017年,塔爾寺酥油花館(藏語為「美朵卻巴康」)重建完成,正月十五展出後,正月十六把這些精美的酥油花迎請至配備低溫恆溫系統的館內櫥窗,可以保證酥油花長期展覽,不致消融。

俯瞰藏傳佛教名剎塔爾寺(圖:中國網草原頻道)

今年的塔爾寺酥油花展現場,為了疫情防控需要,特意提前規劃了合理的觀賞路線,在大量執勤安保人員的疏導保障下,秩序井然,繁而不亂,信眾們得以安全、盡興地享受酥油花盛宴。


轉載自中國網草原頻道:
http://grassland.china.com.cn/2022-02/15/content_41877368.html

延伸閱讀:
藏傳佛教具千年傳統的金剛舞,舞者穿上鮮艷圖案的服裝,並具戴上面具,到底背後代表甚麼?⋯⋯

淺說藏傳佛教的發願文獻

探索藏傳佛教的治療修行:專訪Tulku Lobsang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