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耕種悲田、恩田和敬田?

(圖:Pixabay)

佛經告訴我們,世間的田地有兩種,一種是種植五穀雜糧的土地;一種是佛教所說的悲田、恩田和敬田,用來廣植福德。

南普陀寺表示,前一種是有形的田地,是農人據以為生的根本,靠辛勤、力氣和汗水來耕種、收穫;後一種是無形的田地,則是人人皆可以用孝順、恭敬、布施、慈悲喜捨等來耕種,所將獲得的福德不可思議。《大莊嚴論經》中有一偈頌,曰:「以智慧耕地,壞破過惡草,是名善福田,所種果不虛。」說的是福報就如同果子,我們要先播種善的種子,再以智慧為犁,勤勞耕種福田之地。好好地維護這片福田,因緣成熟之際,必將得到圓滿的功果。

那麼,如何耕作悲田、恩田和敬田呢?

悲田:世間上需要我們慈悲關照的人很多,例如貧窮人士、傷殘人士,都是我們發揮慈悲的對象。我們在這些慈悲的田地裏播種,就像在開墾貧瘠的土地,雖然地上到處是土石沙礫,只要我們加以種植,仍然會開花結果,一樣可以有收成。我們播種講究的是收成,現在世間上哪裏沒有敬田,哪裏沒有恩田,哪裏沒有悲田?只要我們願意,哪裏不能讓我們播種而得以致富呢?

恩田:所謂「恩田」,是指父母、師長,都是我們報恩的對象,我們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導之恩,能發自內心真誠的感恩圖報,這就像是在田地裏播種一樣,也會獲得很大的收成。可惜現在社會上有些人不知孝順父母,不懂尊敬師長,忘恩背義,這就像是把很多田地任其荒蕪,不去種植,如此怎麼能有收成呢?

敬田:世間上,宗教師、善人君子,都是值得我們恭敬的對象,我們供養他,就像在田地裏播種一樣,可以獲得很大的回饋。在佛經裏處處記載著供養三寶而獲得大功德的事跡,例如「貧女一燈」:一個貧窮的女孩,剪下自己的頭髮賣錢,把所得的錢換取一盞油燈供佛,結果感得當生被立為皇后的果報。所以布施如播種,尤其在佛門裏布施做善事,可以種一收百,種百收萬,種萬收億,百千萬億的功德,生生世世享用不盡。[1]


延伸閱讀:
甚麼是「因果」?


[1] 《星雲大師全集》〈四種田〉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