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學佛的初階:皈依佛、法、僧三寶

(圖:Pixabay)

學佛者進入佛教的初步階段,是皈依佛、法、僧三寶,是為三皈依。

一個人若不受三皈依,雖然研究佛教典籍,仍不算是佛教徒。因此皈依三寶,相當於學生到學校「註冊」,唯有註冊之後,有了「學籍」,才算是該校的學生。可見受皈依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寶的內容

佛寶,是指修行至福德、智慧圓滿,脫離輪迴的聖者。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與他方世界的佛菩薩,都是我們皈敬的對象。皈依佛寶,就是開動、啟發自己心靈的覺性,佛就是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法寶,是指修行的方法和道理。此即現存的經、律、論三藏經典可以啟發我們的智慧,也是指導我們實踐的準則。皈依法寶就是開動自己的智慧,做到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僧寶,是指護持佛法、教化眾生的團體,包括菩薩、阿羅漢和一般的僧眾。皈依僧寶就是要恢復內心的清淨,達到清淨三業。因此,皈依三寶,重點是由皈依住持三寶到皈依自性三寶。

為甚麼要把佛、法、僧稱為三寶

因為三寶能指示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解脫煩惱,從而得到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因此在意義上,在作用上,都極為尊貴,猶如世間的珍奇寶物一樣,所以稱為寶。

佛教中用六種譬喻來說明三寶

一、稀有義:世間的珍寶,貧窮的人不能得到;三寶也是這樣,沒有善根的眾生便不能得到,所以稱為寶。

二、離塵義:世間的珍寶,材質很純淨;三寶也是這樣,離絕一切煩惱,最明淨,最光輝,所以稱為寶。

三、勢力義:世間的珍寶,我們拿去換了錢,便不再貧窮,有很多用途;三寶也是這樣,具有不可思議的神通威力,所以稱為寶。

四、莊嚴義:世間的珍寶,有裝飾和美化的作用;三寶也是樣,具有功德,能使眾生轉惡向善,所以稱為寶。

五、最勝義:世間的珍寶,在一切物質中最有價值;三寶也是這樣,非其他的教法所能比擬,所以稱為寶。

六、不改義:世間的真金,不怕洪爐鍛煉;三寶也是這樣,具有永遠不變的價值,所以稱為寶。

皈依的儀式

參與皈依的人,在法師的證明之下,以至誠的心懺悔過去的罪惡,並發願永遠皈依三寶,從此以後以戒為師。

未經過皈依的儀式,固然可以研究佛學,但內心總不免猶疑。而參加皈依儀式,除了表示謹慎和肯定自己的信仰外,還可以藉著莊嚴的氣氛,熏染善根和增強個人的意志、信心。此後,更能夠自我約束和檢點;在師友的鼓勵、薰陶之下,更容易提升人格,努力修持。

作為佛教徒不能有名無實,受三皈依之後,在佛像前,應作佛陀現前一樣;在佛經前,應作親聆教法一樣;在僧尼前,應作聖僧當前一樣。進一步更應該受持五戒、奉行十善、恭敬和供養三寶。佛經說:「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傍生。」由此可見,這是很有福德的事。

轉載自赤峰萬佛寺:
https://mp.weixin.qq.co…__Bd7g

延伸閱讀:
殘暴好戰的阿育王,為何會皈依佛教,興建八萬四千佛塔?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