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岡山講堂2023首場人間佛教系列講座,2月25日禮請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慧開法師,主講《闍尼沙經》對人間佛教念佛法門的現代啟示,其中所敘說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念佛修行」對於人間佛教的意義與功德。講座現場吸引200位與線上1,800位信眾同步聽講。
講座前,慧開法師帶領大眾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默禱。
慧開法師點出《闍尼沙經》在南、北傳佛教中都有流傳,《闍尼沙經》記載前世為國王的闍尼沙,由於一心念佛的功德,命終之後轉生為毘沙門天王的太子。當大梵天王化身為童子在忉利天上現身說法的時候,在場聆聽的毘沙門天王將自己所聽聞的正法以及所目睹的場景,轉而為其眷屬們宣說,做為毘沙門天王太子的闍尼沙,聽聞到自己的父王所轉述梵天童子開示的正法,銘記在心。
從文字表面來看,《闍尼沙經》的內容只是一些敘事情節,無甚奇特之處,所開示的法門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沒有特別新奇的義理;其實在敘事的背後,蘊含著重大訊息與深層義理,就是「念佛修行」與「生命永續經營」之間的內在關連性。
慧開法師提醒,讀誦《闍尼沙經》,要深入理解其背後的深層意涵:其一、因為「生命是永續的」,所以我們的修行也是永續的,也必須是永續的。其二、「念佛修行」法門可以突破「分段生死」的障礙與限制,不會因為一期生命的謝幕而中斷或退轉。其三、要了解「念佛生天」的修行意義,我們在生時,一心繫念佛陀的功德、智慧、相好莊嚴、解脫、慈悲行願等等,乃至臨命終時,仍然能夠一心念佛,臨命之後,依然可以親近三寶、聽聞佛法,在佛道上具體實踐「修行的永續」與「永續的修行」,一直到成就圓滿菩提。
講座尾聲,慧開法師叮嚀,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學佛法與實踐人間佛教的心法秘笈,就蘊含在身、口、意三業當中。於內,把自己的心念照顧好;於外,真心誠意對人。時時檢視己身,處處觀照自心,在在體恤他人,透過力行三好,將念佛法門融入個人的三業、六根行持當中,讓三業、六根隨時與念佛法門相應。若能如此力行實踐,則煩惱逐漸破除,身心逐漸輕安,智慧逐漸顯現,心量逐漸開闊,福德逐漸增上,生死逐漸自在,終究可以瀟灑走一回。
岡山第二分會秘書洪琮昱分享,念佛法門貴在實踐,不管聽了多少法,懂了多少道理,最終是靠自己去實踐,也更能了解佛法之好處。青年林春進則說,世間得到的快樂是短暫的,終究會消失,慧開法師諄諄提醒,如果在修行中親近善知識,行三好、學習正法、廣結善緣,一心念佛往生善處,可以突破障礙,貫穿永續的生命,醍醐灌頂,受益良多。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
http://www.lnanews.com/news/149638
延伸閱讀:
念佛在今生亦有所得益?各位「念佛達人」,要了解「阿彌陀佛」名號的內容,才能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