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我們和普賢菩薩有著深厚的因緣,每天都會在菩薩的加持下修行。關於四大菩薩,大家琅琅上口的是「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其中,大悲、大智、大願都容易理解,那「大行」又有甚麼甚深意義?
答:大行的行,指行為。簡單地說,大行就是廣大的行為。如何理解普賢菩薩的廣大行為? 《行願品》的主要內容,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早晚功課中都會念到,是佛弟子耳熟能詳的。
單純從這十個項目來看,我們可能會覺得,不過是常規的修行內容,是我們常在做的。為甚麼普賢菩薩做了,就會被尊為大行,又被譽為願王呢?這是因為,普賢菩薩是以至高的見地、廣大的心量在做。
例如禮佛,我們平常只是拜一尊兩尊。而普賢菩薩是要「禮敬諸佛」,面對「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以清淨的身語意業修習禮敬。我們看菩薩是怎麼修的:「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不是一個我在拜一尊佛,而是無量的我,在拜無量的佛。佛身無量無邊,拜佛的我同樣無量無邊。
更重要的在於,菩薩的禮敬不是局限在當下,而是「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種盡未來際的大願,比世間任何的海誓山盟更深沉,更震撼!
禮敬諸佛如此,稱讚如來乃至普皆迴向同樣如此,都是以十方三世諸佛和法界一切眾生為對象,以無限的時空為所緣,來修每一個善行。雖然這些行為本身是有限的,但立足於無限的心行來修,當下都能昇華為無限。這種心行的廣大與無限,正體現了「大行」的內涵,也是被尊為願王的關鍵。
轉載自濟群法師:
https://masterjiqun.com…d=115222
延伸閱讀:
《普賢行願品》裏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中有「懺悔業障」,在現代的社會裏該如何運用?道一法師教導我們如何從懺悔到恆順眾生
願以普賢行願力,解脫眾生苦──道一法師教導我們從《普賢行願品》中學會恆順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