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答疑:如何理解「無常」?

(圖:五台山佛教)

簡單說起來,「佛」是「覺悟」的意思。覺的反面就是迷,我們之所以作眾生,就是因為在迷的緣故,而佛之所以為佛,正是因為已經覺悟的緣故。如果我們能夠從迷反過來變成覺,那麼我們也就是成佛了,因為過去諸佛,也像我們一樣的迷過,不過他們已經先於我們出迷入覺了。

身為佛弟子,要常隨佛學。那麼,學佛學些甚麼呢?就是要學習由迷轉悟的方法。眾生在迷而諸佛所覺的其中之一,就是關於世間常與無常的不同。這也是我們常常會聽到大家說的「無常」啊,這無常究竟是甚麼意思,佛教為什麼要對世人說無常呢?

無常,就是不能永遠不變的意思。我們這個世間,一切萬法,無論正報或依報,無論器世間或有情世間,沒有一樣不是時時刻刻在遷流變化當中,這就是說,一切都是無常的。

無常有兩種,包括剎那無常和一期無常。一期無常,是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有生、住、異、滅四相。例如,一個人,剛生下來叫做「生」,成長過程中叫「住」,逐漸衰老叫做「異」,最終死亡叫做「滅」。又如,草木逢春發芽叫做「生」,葉長花開叫做「住」,遇秋凋萎叫做「異」,最後枯死叫做「滅」。

再說剎那無常,據《仁王護國經》說:「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也就是說,我們的心中起一個念頭,就有九十個剎那,一剎那中就有九百次的生滅。不只是我們的心念剎那生滅,即便是我們的身體,也是在剎那發生變化的。如《維摩經》中說:「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我們這個幻化的身體,好像電光一樣,念念停留不住。

《楞嚴經》中講到,釋迦牟尼佛問波斯匿王,現今年齡已漸衰老,顏貌和童子之時相比如何?波斯匿王回答說,「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髮白面皺,逮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再來觀察這衰老變化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的呢,則說:「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依波斯匿王所說,不僅是一年一年地在變化,每一個月每一個月也都在變化,不但如此,甚至每一天,每一個時辰,剎那剎那的都在變遷當中,念念之間,都沒有停止過變化。

因此,講到世間,是成住壞空;講到人生,是生老病死;講到世間萬事萬物,是生住異滅。無論是內在的有情世間,或是外在的器世間,都是無常的。正如《無常經》所說:「假使妙高山,劫盡皆壞散,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佛教為甚麼要對世人說無常?佛陀說法,目的是為了使令眾生能夠從無常中,突破生死的束縛而獲得解脫。說一切法無常,也是希望世人明白,世間一切都是暫有還無的,因此不必貪戀,世人之所以輪迴六道,受苦無窮,正是因為貪瞋痴等煩惱,起惑造業,而不能解脫。我們應努力追求佛所說的涅槃境界,不生不滅,才是真實不虛的。

轉載自新禪風:
https://www.xinchanfeng.com/1-3/71509.html

延伸閱讀:
感恩使人應對無常--陳瑞燕教授帶我們重新思考快樂之道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