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對善緣要珍惜而不黏著,才能長久維持──濟群法師開示「不黏著的智慧」

(圖:Pixabay)

問: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多人說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是「緣」字,那何為善緣?為甚麼在有些緣分中,彼此充滿了痛苦?

答:佛教認為,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人與人的關係也是如此。

所謂善緣,通常來說,是指那些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有正面幫助的關係,可能發生在父母與兒女之間,也可能存在於師生、夫妻、朋友、同事之間,雙方能夠互相關愛,和諧共處。而從佛法角度來看,真正的善緣不僅於此,更是指那些令生命品質得以提升的緣,比如聽聞佛法的緣,依止善知識的緣。

既然有善緣,自然會有與之相對的惡緣,這是一種直接帶給我們痛苦的因素。可能是家庭中親人的折磨,也可能是工作上同事的排擠,等等。關於這一點,我想人們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體會。

那麼,怎麼看待這些緣分呢?佛教認為,善緣和惡緣是相對的。如果對善緣過於黏著,同樣會帶來痛苦。因為任何關係都是無常的,即使能一以貫之地維持下去,死亡也會使之改變。若是對此過於依賴,一旦出現變化,往往無法承受,甚至因失去全部精神支柱而崩潰。再或者,由於對這種關係過度在乎而引發強烈的佔有欲,使善緣逐漸扭曲。所以,我們對善緣要珍惜而不黏著,才能使之長久保持,生生增上。

在面對惡緣時,無須排斥,更無須煩惱,而要接納、包容並感恩。感恩有這樣的特殊機會來磨練心性,接受考驗。如果一個人在逆境中都能泰然處之的話,就沒甚麼可以對他形成干擾的了。

問:台灣作家胡茵夢在「生命的不可思議」中曾有這樣一段話:「我發現自己長久以來的兩性關係一直在這樣的矛盾中:我既想要個人的獨立與自由,又想要一個穩定、持久、深入和全方位的關係。這兩者有沒有可能兼容並蓄地同時存在於一種制度或關係裏?」法師對此如何看待?

答:關鍵在於,我們要建立一種甚麼樣的愛。

如果要建立一種充滿佔有的愛,這注定是不能獨立和自由的。因為這種愛是有黏性的,黏住後就會形影相隨,不再獨立。一旦分離,便會因為曾經黏得太緊而撕裂。就像兩張黏住的紙,揭開時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損。唯有建立無私的、不以佔有為目的的愛,才能在愛的同時彼此自由。因為帶來傷害的並不是聚合或分離,而是這種佔有性的黏著。


轉載自濟群法師:
https://masterjiqun.com/in…how&id=154

延伸閱讀:
梅村的正念修習「重新開始」,助我們慈悲聆聽彼此⋯⋯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