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詠給‧明就仁波切修行歷程的影片《遊走,但不丟失》(Wandering…But Not Lost),將於「佛陀節」(Buddhafest)放映,與觀眾一起探索「放下,但不放棄」之道。
「佛陀節」是佛教媒體《Lions Roar》舉辦的線上活動,將播放十多部與佛教有關的電影及大德開示影片。
遊走,但不丟失
2011至2015年間,明就仁波切在喜馬拉雅山展開四年半的「遊方閉關」。期間,他露宿街頭或在山林石窟和隱居處靜修,將生活中的挑戰作為修持的逆增上緣,以雲遊托缽來深化自己的禪修。這部影片所呈現的,便是仁波切此次遊歷閉關的部分足跡和經歷。
這是明就仁波切最長的一次遊方閉關,而且是在沒有行程計劃、沒有隨身物、少量金錢的狀態下進行。他認為,我們可以透過禪修,將挑戰轉化為快樂和幸福。
美國的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教授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說:「這部影片是我看過的,對佛法道路之智慧最感人的記錄。任何一個對禪修和人類心靈豐盛有興趣的人,觀看此片都會得到內在的滋養。」
放下,但不放棄
製作人兼導演保羅麥高雲(Paul MacGowan)近日接受《Lions Roar》訪問,談及紀錄片的製作。「我花了五年時間來製作這部電影。我在和仁波切一起待在山裏,在弄清楚時間、找到足夠金錢、安排好交通後,我開始擔心天氣。」
他說,以往在美國學習影片製作時,燈光、聲音、工作人員等各方面都是可以控制的,以便獲得良好的效果。但製作這部影片時,一切都無法控制,「但正是這些(不可控制的)地方和人物,讓拍攝變得有趣。」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仁波切在拍攝期間一直「處於當下」,而沒有考慮稍後要如何講述故事或拍攝影片。
麥高雲認為,雖然這部電影主要圍繞著仁波切的旅程,但它也在講述一個更廣闊的議題──我們不論身處甚麼環境,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習正念。
他說:「我希望觀眾能從夠中受到啟發⋯⋯當我聽到仁波切說他要展開這場閉關時,我連夜加倍修行,期間也深受啟發。」
麥高雲補充,仁波切並不是鼓勵大眾到喜馬拉雅山閉關,因為修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例如你可能會聽到外面的狗吠聲,或者樓下的咖啡館和夜總會總是在播放音樂⋯⋯我們透過學習處理這些小煩惱、小事情,就可以產生深遠的改變。」
延伸閱讀:
從詠給明就仁波切的經歷看禪修菩提道——「百喻人間」系列之六
詠給明就仁波切在TED演講上,分享禪修的三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