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专集
陈韬文是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荣休教授、中华传媒与比较传播研究中心成员。近年他对摄影产生浓厚兴趣。这辑相集,是他对老人家的细致描绘:年纪可以代表经验和智慧,也可以代表保守与落后。事情的关键不在于年纪,主要视乎个人是否乐于思考。年纪是个东西,又可以不是甚么东西。
2019-02-15
陈韬文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荣休教授、中华传媒与比较传播研究中心成员。近年他对摄影产生浓厚兴趣。这辑相集,陈韬文透过相机拍下花和树木的各种美态,惟并不如想像中容易,背后是摄影师致力捕捉到最好的时间、角度和光影,才能将植物的美态和意境呈现无遗。
2019-02-14
禅如春天花朵,风吹即谢;禅如柴中火星,一拨即熄; 禅如众生妄想,一明即了;禅如无迷无悟,证者了知。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2019-02-14
在日本每年春天,都是赏樱的好时机,樱花自平安时代起,就是春天的代名词,备受大家喜爱,也是一个具有文化性质的花。樱花盛开时节在4月前后,正好和日本重大的年度要事重叠,也因此象征着入学,毕业以及就职等人生的新开始,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相当具有象征性的花。
2019-02-14
到访日本京都的寺院时,适逢是雨天,雨点绵绵,有时像豆大的一滴滴,透彻如琉璃,闪烁如钻石; 有时雨又急又大,有条不紊地织成一条条项链,千卡万卡闪烁不停。
2019-02-12
位于新强天山的克里阳山区,风景壮丽,民风纯朴。这里还出产着名的天山雪菊,极具疗效价值。2016年夏,摄影师廖志添(Tim Liu)联同内地一慈善机构,亲身前往克里阳,探访当地的雪菊农民。
2017-06-27
东莲觉苑行政总监区建群校长,今年暑假随阿弥陀佛关怀中心(ACC)香港分部,探访中心位于非洲马拉威、赖索托及史瓦济兰的三所佛教孤儿院,亲身感受孤儿的生活。
2015-11-18
为推动本地青年学佛、培育佛教人材、促进青年弘法工作,东莲觉苑弘法精舍设立了领袖才能与沟通技巧培训课程(LCS) ,爲22-35 岁拥有大学学位或以上学历,对佛教或弘法工作有兴趣的就职人士,提供训练,由法师及不同范畴之资深专业人士,就佛法应用、领袖才能、沟通技巧等课题,进行讲授,让青年人活用佛法于个人成长、学业/事业发展、人际关系及社会参与等环节上,发光发热、照亮自己和别人。此外,LCS还会不定期举办讲座和工作坊,并组织参访、社会服务及海外交流活动,例如到老人院、医院探访院友、到大屿山鹿湖参访道场等。今年LCS已经是第四届(LCS4)了,就在2013年3月21至25日,近20位LCS4同学在弘法精舍心灵导师、佛门网总监法护法师带领下,参访台湾三大道场 -佛光山台北道场、花莲慈济总部和台北法鼓山本山,考察台湾佛教发展情况,并与当地佛教界人士,尤其是青年们交流学法、弘法心得。大家都对台湾佛教的发展规模和在当地社会的影响力印象深刻,认爲他们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日后在香港青年间传扬佛法。
2013-04-24
那烂陀寺,又称那烂陀大学,是古代盛极一时的世界佛学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可供寄宿的综合国际大学。位处佛陀成道圣地菩提迦耶东方,距印度比哈尔邦邦(Bihar)首府巴特那(Patna)九十多公里。这里也是释尊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舍利弗及神通第一目犍连的故乡。 那烂陀寺历代人才辈出,佛教史上的伟大论师,很多都曾于这里修学,甚至担任住持或其他要职。例如阐扬中观思想、着有《中论》的龙树,着有《入中论》的月称;宏扬唯识学说、造《摄大乘论》的无着,造《唯识二十论》世亲;演绎因明理论、着《集量论》的陈那,着《释量论》的法称;巨着《入菩萨行论》的作者寂天;七世纪时到西藏宏扬佛法的莲花生(Padmasambhava)、寂护(Santarakshita)亦出自此寺。西藏译师玛尔巴赴印求法,他所师事的那诺巴(Naropa, 1016─1100),正是那烂陀的北门护门。我国着名的唐玄奘、义净三藏,也曾至此留学取经。
2012-12-24
不丹,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一直以来由于巍峨的群山隔断了与外界的交往,使得不丹淳朴的民风和生活习惯得以保存;更被世人称之为一个隐藏在雪域佛山中的神秘小国。不丹人习惯称自己为“雷龙之国”。龙是这个国家的图腾──国旗上一条飞舞的白龙,爪子上擒着明珠;甚至连唯一一家国营航空公司的名字也叫“雷龙航空”。不丹人都和善而具亲和力,生活朴素,对物质要求不高,但接待客人的佛堂却是全屋子最庄严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建有坛城,坛城都非常庄严而富丽。佛教在此具有尊崇的地位。不丹的民居,大部分用木头建造,保存了传统的历史建筑特色:“保存民族历史”这一点,是第四世国王提出的“幸福指数”(GNH)其中重要的一点。1961年,第三任国王吉格梅•多吉•旺楚克(Jigme Dorji Wangchuck),由普纳卡迁都廷布(Thimphu),当地遂由一个小镇转而成为不丹人口最多的城市,但也仅仅八万而已。 图片提供:宏宗法师
2012-11-08
七叶窟、灵鷲山均位于王舍城(Rajagriha)中,前者是首次结集佛经之地。佛陀灭后,迦叶尊者为保存佛陀教法,同时作为僧团治犯根据,于此联同五百声闻结集法藏。其时先由主持者诵出自己记得的佛语,再由大众审定、修正,书写在贝叶上,成为最早的佛经。 至于灵鷲山,据说因山顶有一状似鷲鸟头之大石而得名,乃佛陀说法的主要场所之一。佛陀于此宣说了《妙法莲华经》、《无量寿经》及《般若》诸经。 灵鷲山西边有一座山,传说是法华会上多宝如来出现之处,所以此山被命名为「多宝山」。
2012-08-31
日期:2012年7月24-8月3日(A 团); 8月6-16日(B团) / 主办:Anatolia Cultural & Dialog Centre、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校友会(CBSAA) / 协办:佛门网 是次交流活动由土耳其驻港民间组织Anatolia Cultural & Dialog Centre发起,透过佛门网协助,邀请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校友会合办,旨在撮合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借此促进人类社会共融及世界和平。 此行由该组织之成员及义工组织安排行程及随团翻译,率领校友会两组成员先后出发,走访土耳其多个城市,参观了多个着名历史古迹、多处名胜,及多间伊斯兰教寺庙、基督教、天主教教堂等,并拜会了大中小学、报馆、电视台、国际慈善救援组织、新闻及作家基金会等,还有社区联欢、住宿伊斯兰教家庭,彼此亲切面谈。 在土耳其的民间组织、社团乡绅、伊斯兰教家庭、专业人士等各方的大力赞助、支持和热情招待下,香港佛教徒及佛学研习者得以亲身接触这个跨越欧亚的古老大国,捕捉其当代社会风貌,和初步认识伊斯兰教文化,而佛教的种子也散播在彼邦土壤中。
20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