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一個例子,看清全局:我吃光了你的萬聖節糖果——正念禪修的新理論「餅乾模型」(七)

續上期

模擬科學家及哲學家,觀察生活的種種情境,提出大腦的效應和功能,歸納為主意識的調控,相信已令各位讀者苦煞思量。我們的大腦還是比較容易消化和記憶有血有肉的故事,以下就借用一則在我碩士課堂中非常受歡迎的教材,把效應和功能作一次綜合說明。

教材是Youtube的短片「我吃光了你的糖果」,它是一個娛樂節目的環節,主持人Jimmy Kimmel會邀請父母於萬聖節先清空孩子心愛的糖果桶,然後向孩子說「我吃光了你的糖果」,孩子的反應就被父母錄下來並上傳至節目。

短片所見,大部份孩子都是即時呈現負面的反應[1]。有些孩子露出絕望表情,即時放聲痛哭,有些會對父母說「你去找工作吧,我以後不想見到你」,有些則發脾氣,或用粗話罵父母,甚或肢體上的反擊;一部分小孩會再次詢問父母為甚麼這樣做,才作出負面反應。童年無忌,他們的真情反應,確是贏得許多觀眾的歡笑。然而,最精彩之處是有一名女孩的一連串反應,教人嘆為觀止![2]

小女孩坐在一架私家車內,母親和女孩的對話開始⋯⋯
小女孩坐在一架私家車內,母親和女孩的對話開始⋯⋯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清晰覺知+拆件功能——清楚拆開感官、情緒

小女孩得悉糖果被母親吃光後,並沒有如其他小孩放聲痛哭或打罵母親,她停住片刻,然後報以笑容,大腦發生甚麼事?第一是知道感官上的樂受被拿走,負情緒也隨之而來,但她能拆開兩者來面對,並沒有被負情緒主導自己整個人。從其他孩子的臉上之傷痛表情及由生氣引發的言行,孩子們是把難過和生氣混在一起,而小女孩是能夠清楚分辦兩者不同,而且是經過母親追問下,毫不猶豫地回覆了兩次。這代表她不但能善用拆件功能,而且對情感區的覺知能力相當高。

平衡功能——轉移內部情感; 轉向思維區

當母親再說因為自己真的好飢餓,小女孩想不到如何正面回應,於是她在情感區內轉向關心母親的健康(感官區),然後再轉向思維區,提議母親應該多喝水,之後她更提出未來的新方法,和母親一同討論、分享她的萬聖節糖果。類同以上階段,母親再三追問小女孩是否生氣,女孩仍是保持高水平覺知,直截了當地回答「只是難過,沒有生氣」。

這階段中,小女孩表現出其天賦,有效地從負情緒轉向另一正情緒「關心她的母親」,並轉向理性區,避免負情緒「難過」擴大,試圖讓大腦回復平衡;並累積共四次,表明自己「沒有生氣」,顯出小女孩的覺知能力是相當高。

平衡功能——轉向意志區

到了第三階段,小女孩再次使用轉區,轉向意志,她採取行動,把書包裏的物件拿出來與母親分享。這母親也真不簡單,繼續追問小女孩不介意失去的糖果了嗎?女兒也不甘示弱,再度兩次表示「沒有生氣」,合共已有六次。當母親再深一層追問下去,是否故意轉移話題而令自己不生氣?在此時,小女孩的覺知應已能完全掌握「生氣」,於是便說自己是有「小小生氣」但沒有「十分生氣」。換言之,小女孩能清晰辨清難過與生氣,以及生氣程度之大或小。至此,母親也完成她認識及培育女兒的過程,快樂地讚美及擁抱著女兒。

小女兒表現突出,非常有別於其他孩子,讓我們親身感受到覺知、拆件和平衡的大腦功能。

二千年的時空交錯——重獲新生!

在傳統世界中,「主意識」的功能被著墨最多是「執持、愛著、染著、纏縛」等等負面的動詞,為何?正是早前所說「存活下來的佛經都是針對全職修行人的」,他們需要厭世而生解脫現實之無奈與無力。

即是說,傳統對「主意識」的切入方式是有所偏向,不足以應付所有人的需求,經過以上的大量篇幅,重新探索、重新詮釋和重新觀察大腦及現實世界後,得出「主意識」的各種主要功能,分別是:覺知、專注、記憶、調控。而調控內容最豐富,是次僅提出拆件、選區和平衡功能。這一嘗試,猶如還原「主意識」的中性面目,讓他的不同面向重獲新生。

回到開初的疑問:到底餅乾的中央位置是使用「主意識」或是「覺知」?從內容正確性來說,理應置「主意識」於中央,但在現代人的大腦記憶中,「意識」二字始終有點虛,想像空間也太大,不同學科也有許多定義;反觀「覺知」是比容易理解,也有利於運作。而且,以功能來命名一個主體,不管在學術或普遍社會上,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所以筆者會使用「覺知」來作為餅乾之中央。中圈的「覺知」代表專注、記憶和調控。

假若我們是在做文科的學理研究,到了這一步已是功德圓滿,可以置於教學、講座,篇入教科書中,大肆推廣;特別是以信仰為前提的研究,更是習以為常如此進行。但是正如前文所述,筆者的研究之定位屬於科學,此模型只是從文獻及現實觀察中提煉出來的假設,內容是否正確,是否有效,效能可達至哪一程度,仍是未知之算,需要進一步置於嚴謹的科學實驗中,方可得悉虛實。

進入正式的實驗篇之前,先稍作總結。經歷大量篇幅,筆者帶著讀者從現代西洋「正念」,穿越了二千多年,回到古籍《念住經》之原文,再依現代人的用語及思維重新詮釋,帶大家再次重返此時此刻的二十世紀,觀察現實中的森羅萬象,建立「餅乾模型」。整個過程,一個圖表就可清晰表達。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對比西方正念的定義,除了將模糊的「當下」提出具體的「身體、情感、思維、意志」,如今再下一城,將主語「覺知」的內容也描述得更為具體與清晰。

(待續)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1pTZTHZF4E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aGn_K4k5U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