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一向專稱佛名,即便得生,非別時意

淨土法門易行難信,人所共知。有人根本不相信極樂淨土是實有的,認為淨土宗是「權巧」、「方便」法門,只是哄下智之愚夫愚婦;有人雖相信有極樂世界,但認為垢障凡夫,怎可能不斷煩惱,可以得生淨佛國土,永遠不再受生死之苦。

又有人認為,縱使凡夫能夠得生淨土,但怎能單憑專念一句佛號便得生,估計必須在特定條件下或在修持上符合相當資格才行。更有人相信凡夫念佛能得生淨土,恐怕是「別時意」而已,豈有即時今生成辦那麼便宜的事!重重信心關卡,立信此難信之法,談何容易;尤其是善根淺薄的末法濁世凡夫,能聞法起信者,幾稀矣!難怪《無量壽經》有偈云:「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


何謂別時意

很多人嘗試引用大乘經論,意圖推論修淨土法門的人,在現生中單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佛號,當來未必能得生淨土。這個問題在善導大師開立淨土宗的時候,諸師們早有激烈的議論,所以他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以「會通別時意」為題,回應此命題的各種異見、異解等。

何謂「會通別時意」?會是和會,通是貫通的意思,即是融會貫通也。「別時意」是一個較特別的名詞,出自印度無著菩薩所造《攝大乘論》。意是意趣的意思,指佛陀說法的用意和趣向。「別時」,即非「即時」,所謂「如響應聲,名為即時;久近隔時,皆名別時。」

「別時意」者,大致的意思是:不能當生今世成辨或成就,只能在別的時候,未來世才能實現。就淨土宗而言,若言「念佛求生淨土是別時意」,即是今世念佛即時未能得生,需等待至未來世方能往生。 究竟念佛求生淨土是不是「別時意」?這個問題相當重要,直接影響淨土行者對往生淨土的信心。就淨土宗而言,信心一旦動亂,往生大業幾乎成為泡影!又若念佛往生淨土是「別時意」,佛弟子倒不如修習其他法門,起碼夾雜、兼修諸行,以求盡快出離生死。淨土行者因疑惑心,修諸功德,求生淨土,當知疑和雜都是修習純粹淨土法門的大忌。行者除了往生機會微,若然有幸得生,亦只能入蓮胎,以三輩九品所述。


自行成佛者念佛是別時意

善導大師作為開宗宗祖,豈能迴避此重要命題。在「會通別時意」文中,他先引《攝大乘論》所說的「別時意」的例句:「《論》云:『如人念多寶佛。即於無上菩提,得不退墮』者。」原文在《攝大乘論》如下:「別時意趣,謂如說言,若誦多寶如來名者,便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決定」。「得不退墮」與「已得決定」的意思相若,善導大師稱念佛「雖是一行,於生死中,乃至成佛,永不退沒,故名不墮。」他們求自成佛果,在菩提道上念多寶佛,只求不退墮,而非求生彌陀淨土!

善導大師解釋這些人念佛不得即時往生,而是「別時意」的原因,云:「凡言菩提,乃是佛果之名,亦是正報。道理成佛之法,要須萬行圓備,方乃剋成。豈將念佛一行,即望成者,無有是處。」原來這些人念佛,為了自成佛果,從凡至聖,修因證果,即是「正報」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身成佛。按此道理,自行成佛者必須修六度萬行,一切圓滿無礙,方能剋期成就。豈能在萬行之中,只憑念佛一行,即望完成佛道。這種天真的想法,簡直無有是處。

當知淨土行者念佛是「依報」,即是依憑佛力得生淨土,故此上述《攝大乘論》所說的「別時意」的例句是正確的,何况在《攝大乘論》的例句中,這些自行成佛者從沒有求願往生淨土,試問他們又怎會即時得生淨土呢?因此,這些人念佛不得即時往生,而是「別時意」,一點沒錯。此其一。


有願無行者念佛是別時意

其實,《攝大乘論》還有一句「別時意」的例句,善導大師亦引言:「《論》中說云:『如人唯由發願生安樂土』者。」唯者,只有此一也。既然有人唯由發願生安樂土,此必乘藉、依仗佛力求得生,即是「依報」。按上一個例句,我們當知「正報難期,一行雖精未剋,依報易求。」此例句明明是「依報」求往生,理應易得即生,為什麼這些「如人唯由發願生安樂土」者念佛也是「別時意」呢?

善導大師其後解釋說,這些人「直言發願,不論有行(稱念佛名),是故未即得生,與遠生作因者。其義實也」。所以,《攝大乘論》說這些人念佛不得即時往生,而是「別時意」,也一點沒錯。此其二。

上述二例,雖然一正一依,但皆是「別時意」。然而,錯就錯在有些人引以上《攝大乘論》「依報」的例句去解釋《觀經》的下品下生,竟說下品下生者只念佛十聲,求願往生。這些人認為:兩者都是「依報」,願生淨土,彼此相似,因此下品下生者念佛也是「別時意」而已。這是一個引喻失義的典型例子,他們還振振有詞,舉積蓄金錢為例,「多日乃得」,令不少人信以為真。

善導大師重述這些人的觀點時,云:「久來通論之家,不會論意。錯引下品下生,十聲稱佛。與此相似。未即得生。如一金錢,得成千者。多日乃得。非一日即得成千。十聲稱佛,亦復如是。但與遠生作因。是故未即得生。道佛直為當來凡夫。欲令捨惡稱佛。誑言道生。實未得生。名作別時意者。」這種解法錯得很離譜!

引喻失義,錯解十聲稱佛的下品下生者

為什麼「如人唯由發願生安樂土」者是「別時意」,不得即生?為什麼「下品下生,十聲稱佛」者非「別時意」,即便往生?為什麼兩者差別這麼大?前者因「有願而無行」,如上釋之,「但有其願,願即虛,亦無所至。要須願行相扶,所為皆剋」,故此是「別時意」。

至於後者,則截然不同。善導大師指出:「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當知簡單的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反而「願行具足,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祖師大德引經論證「下品下生,十念得生」,我們不必假設罪大惡極者必須在特定條件下能夠往生。舉惡况善,平生一向專念佛名豈有未必得生之理!關於「下品下生,十念得生」,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卷上有八番問答,解釋得淋漓盡致,精采絕倫,此不詳釋。


有行無願者念佛是別時意

此外,善導大師亦以一對問答,說明另有一類念佛往生淨土是「別時意」:「《法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亦應成佛竟也。」善導大師解釋此偈一點也不錯,因為「《經》中稱佛,為簡異九十五種外道。然外道之中,都無稱佛之人。但使稱佛一口,即在佛道中攝。故言已竟」,終於攝入佛道了!但是這些人有行而無願,沒有發願求生淨土,如《經》中說。但有其行,行即孤,亦無所至,所以他們念佛未能即時得生淨土,也是「別時意」而已,此其三。


專稱佛名,即便得生

最後,善導大師痛斥一些誤信讒言的人,竟然信受凡夫俗子的言論,反而將佛誠實之語當成妄語。故曰:「今既有斯聖教以為明證。未審今時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凡小之論,乃加信受,諸佛誠言,返將妄語。苦哉奈劇,能出如此不忍之言。

善導大師又特別提醒求往生的淨土行者,寧可當作自已今世冒著錯信佛語之險,也不可執著菩薩的論說以作準則,或為指南。因為,若依此執者,即是自失誤他,害人累己,故曰:「雖然,仰願一切欲往生知識等,善自思量。寧傷今世,錯信佛語,不可執菩薩論以為指南。若依此執者,即是自失誤他也。

關於念佛的心行,淨土宗有別於其他一般大乘菩薩教,淨土行者要專依淨土三經的教化,切忌以其他經論作準,或混作一談,否則抱惑自迷,誤失往生的大益。故此善導大師最後再重申一遍,勸導淨土行者,「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斯乃不可以言定義,取信之者懷疑;要引聖教來明,欲使聞之者,方能遣惑。」淨土行者必須對「專稱佛名,即便往生」有絕對的信心!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