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不輸給雨 ──我想成為那樣的人

宮澤賢治詩作:不輸給雨

不輸給雨 不輸給風

不輸給雪

也不輸給夏天的炎熱

保有強健的身體

不受慾望控制

絕不發怒

總是靜靜的笑著

一天吃四合的糙米

和味噌和少許的蔬菜

所有的事 不考慮自己的好處

多聽多看多了解

然後不要忘記

住在野地松林蔭下的小茅屋

東邊如有生病的孩子

就去看顧

西邊如有疲累的母親

就去幫她扛稻束

南邊如有將死的人

就去告訴他不要害怕

北邊如有吵架或興訟

就去告訴他們別再為無聊的事爭執

乾旱時流下眼淚

在寒冷的夏日不安的踱步

大家都叫我木頭

不被稱讚

也不給人添麻煩

我想成為  那樣的人[1]

宮澤賢治
宮澤賢治

我想成為那樣的人: 賢治的人生態度與信念

《不輸給雨》(雨ニモマケズ, 中文譯名常作《不畏風雨》 )是日本國民詩人與兒童文學巨匠宮澤賢治(1896-1933)最廣為人知的詩作,是他離世前兩年在病榻上寫就,生前未曾發表,弟弟收拾遺物時,在他的一本筆記中發現了這首詩。

在詩中,宮澤賢治以極為簡單的文句,看似平常地道出他所堅持的人生態度與信念,也為令眾人疑惑的人生問題提供了他的答案:

如何面對外在不斷變化的條件與環境?

──直面風雨,無所畏懼。

如何照顧我們的身心?

──強健身體,節制慾望,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

如何生活?

──飲食與居住簡單,過簡樸自然的生活。

如何對人對事?

──不考慮自己的好處,不計較個人得失,多去了解、觀察與聆聽,並銘記在心里。

如何處事?

──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培養慈悲心與同理心。例如:看顧有需要的病人,幫助自己的親人,安撫面對死亡恐懼的臨終者,調解異見與爭拗等等。

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既不需要被稱讚,也不會給他人添麻煩。

「我想成為 那樣的人」──宮澤賢治的詩句流傳百年,為後世人留下啟示與思考。

短暫與不朽:宮澤賢治的人生

宮澤賢治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日本昭和時期的詩人,他勤於寫作,在短短的一生中共創作了九十七篇童話和一千多首詩歌,而生前他卻汲汲無名,僅自費出版過詩集《春與修羅》及童話集《要求特別多的餐廳》(又譯作《花樣翻新的飯店》)兩本書,唯一收到稿費的只有一篇刊登於雜誌《愛國婦人》上的童話「渡過雪原」。

宮澤賢治一生艱辛潦倒,三十七歲便因病撒手塵寰,身後遺下大批手稿。他在艱難歲月以及病床上寫下的短歌、詩作與童話作品,在其離世後方逐漸引起世人關注,終致廣為流傳。其最為著名的童話除《要求特別多的餐廳》,還有《銀河鐵道之夜》、《風又三郎》等作品,後兩部童話近年亦被改編為動畫電影。他的童話與詩作亦被收錄於日本小學、國中的國語課本。2000年,日本《朝日新聞》曾做過一項調查「日本千年以來影響最大的作家」,由讀者自由投票選出,宮澤賢治位列第四。二十世紀著名詩人中原中也(1907-1937),當代詩人與劇作家谷川俊太郎(1931-),漫畫家、動畫導演宮崎駿(1941-)均稱其作品對自己的創作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這個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話總是悲傷的。它們都是用飽受自我犧牲的崇高與孤獨所折磨的靈魂寫成的,滿溢著無邊的哀傷感,透明而悽美,原原本本的呈現出生命本身的重量。」宮澤賢治此句名言也成為他一生的寫照。生命雖然短暫,他卻為後世留下不朽的文學作品。

除了寫作之外,宮澤賢治也熱愛與從事農耕工作。他早年畢業於盛岡高等農林學校,曾經在農校教書,並創立羅須地人協會,他致力改造土壤與地質,以改善當地的耕種環境。他的作品中因此傳遞出對農耕與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態的關注,以及對生命的感悟。宮澤賢治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從小受家庭影響接觸佛教故事與經典,一生信奉《法華經》。對佛教有所認識的讀者,當能體會到詩中所呈現的也正是一個佛教修行者恪守的人生準則。

值得收藏的現代繪本

依宮澤賢治的詩創作而成的現代繪本《不輸給雨》(雨ニモマケズ, Rain Won’t日文版附英譯)初版於2013年,其圖畫作者為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教授、知名動畫製作人及插畫家山村浩二。在這本書中,浩二以極為豐富的生物繪圖方式,細膩描繪飛鳥、昆蟲、植物、樹木、農田與茅舍……呈現自然生態與田園生活的景象。詩中的「我」在圖畫中是一個帶著帽子、斜背著跨包的青年形象。這個「我」每次出現在畫面上都是小小的,讀者需要仔細尋找才能發現。小小的「我」有時獨自一人在風雨中行走,有時在小山坡上眺望農田;有時在辛勤勞作,有時在獨自思索。直至繪本最後一頁,畫面以「我」的視角向下望去,看見自己的一雙腿和在地上映出的身影。這雙腿大大的,雙腳踩在布滿落葉與枯枝的土地上,連同那個巨大的影子,佔據了最後一個跨頁的中心,表達出「我想成為那樣的人」的堅定與決心。

與這個小小的「我」形成強烈對比的還有圖畫中的昆蟲、飛鳥等自然界生物,它們的比例被刻意放大,甚至超過了圖畫中的「我」。這也在暗示與提醒人類應保持謙卑,了知自己的渺小,尊重自然萬物。在很多圖畫細節的處理上,繪者頗具匠心,讀者需要細細研讀,方能體會個中的深刻寓意。

詩作的英文譯者、旅日美籍詩人亞瑟・比納德(Arthur Binard)在繪本後記中寫到:「在創作這本書時,山村浩二和我試圖『在插畫中表現出那些顯而易見的事物』。這些畫面呈現了一種對賢治來說無須言說的生活,以及視而可見的生態系統。在將這首詩翻譯成英文時,我被他的現代性打動,也因而想起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的話:『文學的新意乃是持久的新意。』即便《不輸給雨》與現在有距離,但問題不在詩本身,而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無法再生、不得永續的時代。」

另外,成人讀者需要留意的是,由於詩作本身並非專為兒童創作,小讀者在閱讀時不容易完全理解詩作所蘊含的深意。盡管如此,在成人的伴讀下,小讀者仍然可以體會到詩句中傳遞出不畏風雨的堅定、信心與力量。在閱讀圖畫部分,細心的小讀者還能找尋到容易被成人讀者忽略的各種細節,領會圖畫中描繪天地、農田、植物、昆蟲等自然界的另一種風光。

《不輸給雨》,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繪本。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在我們的人生有所經歷之後,不妨一讀再讀,你會有新的感悟與發現。


[1] 這首詩有多種中譯,此處選用了台灣繪本譯者林真美的譯本。簡體版繪本由大陸獨立音樂人、詞作者程壁翻譯。兩個譯本各有千秋,程壁的翻譯頗具詩意與民謠風,林真美的翻譯則更貼近孩童的語言。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