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今天,你就是佛像,如是觀吧!

血肉之軀,怎敵萬年光華,佛像流散娑婆大地,陳教授發心護藏,但盡綿力,締造善因善緣。
血肉之軀,怎敵萬年光華,佛像流散娑婆大地,陳教授發心護藏,但盡綿力,締造善因善緣。

你看著那尊佛像有多美,佛像看著你靜聽陳瑞燕教授的話、趙增熹禪音裊袅的《禪武隨想曲》,教你如是觀賞他們,一尊尊佛像,如是這樣。其實在此之前,你已先踏進展廳,工作人員展示出一道關手機、禁語的標示。前方是一個禪淨空間,木樁散落其中,造像環繞。教授牽引著你,來到她的護藏殿堂。她打趣道,本來不是打算這樣的,但佛像清楚自己的因緣,安排了一條路給自己。正如同太陽從東邊升起,西方落下,如是升墜,無人左右。在佛光緣美術館,「如是觀」金銅及玉石佛像觀賞──陳瑞燕藏品展就此展開帷幕。

一呼一吸,莊嚴無聲

血肉之軀,怎敵萬年光華,佛像流散娑婆大地,護藏但盡綿力。禪武醫專家、中大心理學系的陳瑞燕教授如是說。八年前正式皈依,德建師父給予她的功課,有了成績,這次與人分享,是在好友鼓勵和推動下促成。也許你真的感受到,社會戾氣甚深,誠如教授友人所言。「佛像讓觀者祥和一點,好藉此機會靜心,帶出自己的佛性和慈悲心。」在木樁上,教授領著你禪坐,自在安祥;她輕握你手,揉擦鼻根,一呼一吸,莊嚴無聲。藝術導賞,竟能如此身心歡喜。

在木樁上,教授領著大家禪坐,自在安祥。

你記起《金剛經》上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句,掛在心頭,無時或忘,也曾想像過世間法如電光幻影般,雖飄忽不定,卻彷彿張手可及。佛陀輕敲你的頭,溫柔說,你用錯心力了。然後其實站在面前的只是陳教授,她說,「不要執著、不要執著。虛實共存而相對。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沒錯是抽象,你似懂非懂。不用懂,用心去看,放下世俗思惟繫縛,如是觀面前的一尊佛像,行了。萬法總無言,你挪近一點看,是不是覺得他對著你笑?有沒有聽到他在你耳邊細語,傳遞法相真諦?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

成為塵世中的智者

陳教授著你翻閱場刊,禪思妙語,那是她修行的結晶。徐徐翻到第一頁,「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你認得是《心經》的句子。每人心中潛藏恐懼,擔心好花開到荼靡,命數無疾而終。「佛陀慈悲,祂的第一個手印是無畏印。不用害怕,是修行的開始。」怎樣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你要學會放下,放下門戶之見。「愛欲過多,放下吧,否則是自尋煩惱。」所以《四十二章經》說:「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你又問,誘惑太多,如何調服?教授翻過另一頁,那裏有《法句經》,是法昧良藥,「以戒降心。用戒律來降伏心魔。」

單有戒律遠遠未夠。口說慈悲,卻又行殺生之業,豈能增福延壽?「『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不慈心的人會短命,多患病痛。」你靜下來,滿口葷味,為求舌尖上的滿足,傷害了多少性命。持戒、持素,一步步通往發菩提心的路,「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為最。」到這裏,教授帶你走遍整個旅程,終於成為智者。「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為智。」循環一圈,又回到夢幻泡影的塵世。

一佛二弟子
一佛二弟子
釋迦佛
釋迦佛

禪悟無待闡釋 像成不見匠意

飛天、一佛二弟子、交腳彌勒、觀音菩薩⋯⋯端莊雅致,勝妙難得。正當你沉浸於各像好相之時,教授一語,猶當頭棒喝:佛像是佛像,不是古董,來源和朝代,一概不重要,也不介意;他們莊嚴、慈悲,已經足夠。萬物皆有靈性,造像者將心意融入其中,感動萬千世人。你會驚訝,這麼多佛像,無有一尊屬於陳瑞燕。因緣是困不住的,護像是為了修行、盡本分,不是佔有。她其實早已把大部分送給師父,餘下的,成就了與每一名訪者的因缘。

離開前你回眸一望,心中的像,跟眼前的像,重疊成自己。是清淨還是煩惱?大概也說不清來。你唯一知道的是,展期還未結束,要趕快跟好友分享這分喜悅。然後你收慢腳步,是像、非像;是你、或我,又有甚麼分別?又有甚麼好著急?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錯過了那一尊尊佛像,也無須惋惜,緣分本來不在乎你握得它多緊。真如佛性,人皆有之,你不也正是一尊佛像嗎?禪悟無待闡釋,像成不見匠意。六祖指月,原來早已昭然揭示。

慈山寺住持洞鋐法師從多種角度觀賞佛像,深得如是觀要旨。
慈山寺住持洞鋐法師從多種角度觀賞佛像,深得如是觀要旨。

「如是觀」金銅及玉石佛像觀賞──陳瑞燕藏品展

展覽日期及時間:2015年11月3日至12月18日 (逢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半)

地點: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九龍灣宏光道1號億京中心B座16樓)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