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詞碑】之「orange」

從nāraṅgaḥ到orange,語言學家從語音演化上的蛛絲馬跡,確認了梵文與英語之間的親緣關係
從nāraṅgaḥ到orange,語言學家從語音演化上的蛛絲馬跡,確認了梵文與英語之間的親緣關係

梵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二千多年前的早期佛教經典都是以梵文寫成。時至今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梵文是一種高度學術的宗教專門用語,宛如「外星文」般讓人無法看懂。

如果說英語是從梵文演變而來,讀者諸君也許會感到詫異。

十八世紀以前,人們一般不會相信英語與梵文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語言之間會有著甚麼關連,直到英國殖民者擴張到印度,建立了殖民統治,英國人在逐步認識印度文化的同時也展開了對梵文的研究,這個時候,他們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巧合」現象:梵文與歐洲的古典語言(即希臘文和拉丁文)竟然有著明顯的、有規可循的相似之處!當時便有學者提出,梵文和多數歐洲語言之間有著「親緣關係」,此論一出,震驚整個語言界!

舉一個簡單例子orange(橙)來作說明。

對於當時的英國人來講,orange一詞是於十三世紀左右從古法語(Old French)傳入中古英語(Middle English)的。古法語的叫法是orenge,進入英語後變成orange。而古法語中的orenge實為pomme d’orenge之略,法語pomme在今天當作蘋果解,但其實古時則泛指蘋果、梨、李等屬圓形、多汁的可食用果實。Pomme d’orenge又從古意大利語melarancio演變而來(mela-在此處的意義和pomme雷同,今指蘋果,古時泛指果實;-arancio則指橙/橙樹,二者合起來就是橙樹的果實);今天,法國人已不再用orenge而用orange來指「橙」;意大利人則仍用arancia來指orange。

但是,意大利語arancia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當時的英國人還沒有看出歐洲與印度之間的一條語言演化脈絡。

據語言學家所考證,此詞可追溯至梵文nāraṅgaḥ/nāgaraṅgaḥ,解作橙樹。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印度商人與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大體位於現今的伊拉克)地方的人已有接觸。其後,透過古印度與古波斯帝國(現在的伊朗)的貿易往來,nāraṅgaḥ一詞進入了中東,變成了nārang,再進入阿拉伯地區變成了nāranj,繼而進入歐洲大陸,在意大利變成了arancia,其中一條分枝進入葡萄牙變成了laranja,進入西班牙變成了 naranja。另一條分枝被引進古法語,變成了orenge,最後橫跨英倫海峽抵達英國,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認識的orange。

從梵文nāraṅgaḥ到英語orange,語言學家從語音演化上的蛛絲馬跡,加上對歷史背景的深入研究,確認了這些語言之間通過古代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貿易關係與文化交流而形成的親緣關係,逐漸整理出「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的龐大語言譜系。

梵文源遠流長,歷代不少學者如伏爾泰(Voltaire)和康德(Immanuel Kant)當時都相信它是所有印歐語言之始祖。及至十九世紀開始,梵文亦成為重構原始印歐語言的關鍵語種之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