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你有過去嗎?你有將來嗎?你能不活在當下嗎?

佛教說三生。前生、今生、往生,前念、今念、後念,過去、現在、未來,這些都是佛教常提及的時間觀念。《六祖壇經》就常談及「前念、後念」,《金剛經》亦提到「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在這時間洪流中,佛教常教導我們要活在當下,要我們好好地體驗現在這一刻的生命。但在過去、現在、未來這三時中,為什麼我們總是要專注於當下呢?

每個人都有過「過去」。「過去」就好像一部攝錄機,由我們出生開始就記錄著生命中的每一刻。我們或以為這些「過去」仍存心中,但細心觀察,部份的「過去」實已失去,不復存在於心中。攝錄機中很多片段已遺失,例如兒時幼稚園某日不起心的生活片段,就只是一個「有過的過去」,無從再在當下生活之中記憶起來,提取出來;這一段「過去」,只是曾經擁有,卻不復存在。由此,我們明白到「過去」須依附於當下才得以再次顯現,只有那些於當下能提取出來的「過去」,我們才能繼續「擁有」。(例如這刻使用過去學會的知識或技能,或記起以往一段感情而生起的愛憎。)

過去的事物,有著它的特性:就是無論禍福,一經過去,就變為中性。要發生的已發生了,時間不能逆轉,就只待當下如何面對它。過去的事物,在當下顯現時,可以是我們的包袱,亦可以是我們智慧的來源。一個不變的事實就是過去的影響,全都在當下結算,可以帶來智慧,亦可變成包袱,更甚者可再捅一刀。就隨我們心中的抉擇,一念菩提,一念煩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禍福就在當下一念之間。

那麼「未來」又怎樣影響我們呢?一般人以為大家都有一個或好或壞的未來。其實身處無常中,我們只是有可能「有未來」。正因為這可能有的「未來」,我們就得於現在為未來作準備。對於未來,大部份人會建基於希望或掛心。希望,令我們這一刻起正面心,一念天堂;掛心,令我們這一刻起負面心,一念地獄。而「未來」只是一個可能,「好壞」只是當下給予的標籤。於心起時,全在當下結算;而希望或掛心,就只是當下起的心。有智慧的人會如何作抉擇?

無論對於過去或未來,心一起時,全都在當下結算。在三時中,能實實在在生活的就只有當下;亦只有於當下這一刻我們才有能力可以作出抉擇和改變。偶然我們會描述一個人「活在過去中」,實在是指這個人常將過去的包袱於當下中帶出來。又或我們說「改變未來」,實情是我們於當下作出改變,播下種子,從而希望未來有所改變。活著就離不開當下──你能不活在當下嗎?

在此祝願你以智慧面對過去,以希望面對將來,熱烈地活在當下中。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