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再論時間,及對經首「一時」的解讀

大意

這篇是筆者論時間的第三篇,是繼前兩篇《時間是分位假法嗎》後,進一步再深入闡述時間的當下性,即只有時間的基點時空性和各自的有限時空性。所以只存在各自基點中事件的先後,而沒有各基點間事件的相對次序,亦即在偌大的宇宙中,不存在事件發生的絕對先後。

前兩篇的要旨,述及時間與空間有不可分割性及時間有其物依托性和相對性。故此即使在世俗意義上,時間也只有分位假而無絕對性或實質性的意義;並由是總結佛經的經首只說「一時」,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因為佛在廣大的宇宙中說法時,是沒有一個真正的絕對時間可言。

而本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說明諸大乘經典對娑婆世界眾生而言,亦可能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的時序意義。

當下的時空

基點時空——各自的當下

筆者在上篇已經提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時間與空間並非獨立存在,而是融合成為一個時空整體。並因為在有限的光速傳播條件下,在偌大的空間中沒有「同時」這個概念。所以對各自基點而言,也只有各自的當下,而沒有一個共同的當下[1]。也就是說,宇宙中亦沒有一個絕對的原位,亦即沒有一個原來的基點。地球也只是眾多星系的一員,而並非宇宙的絕對原位或中心。

對娑婆世界眾生而言,很容易想像地球便是原點。但實際上,地球是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繞著太陽公轉。而整個太陽系,也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繞著2.8萬光年寬的銀河系公轉。所以可以看出,地球在宇宙中是以高速運動的,且是圍繞著其他的中心旋轉,不可能是個絕對的原點。所以只能說,我們的當下,只是一個高速旋轉運動的地球的當下而已。

泡泡時空——各自的有限時空

即便如此,我們的當下,也只是一個有限時空的當下。這就好像一個巨大的時空泡泡,圍繞著我們這個地球作為基點。而我們所說的時間,以至所發生事件的先後,只有在這個泡泡內,才有意義[2]。離開這個泡泡,再來比較不同泡泡之間事件的先後,譬如說,比較我們地球上某一事件與仙女星系(距離是2.58百萬光年)某一行星上的某一事件的先後次序,便完全沒有意義[3]。這是因為偌大的宇宙間,並沒有「同時」這個概念的緣故。

在這裏,必須澄清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在偌大的宇宙中,在有限的光速傳播條件下,並不存在一個超然的觀察者,可以坐在宇宙的穹頂上,看到整個宇宙的景象及宇宙的即時變化。相反,只容有局限的觀察者,在他自己的時空一隅,對宇宙作局部的管窺。而且這種窺探,也只是在他自我的時空中見到的事相,全然不是一個超然的觀察,所以並不能以此推斷宇宙事件絕對先後。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隱約地意會,佛教所說的當下是才生即滅,了不可得的意思。這是因為我們所經歷的當下,雖或感覺實在,但當你想捕捉這當下的實在的時候,這當下其實已經過去了。又或當你與遠在仙女星系的某眾生,談說當下的事件。當這個訊息傳到彼邊的時候,已是2.58百萬年之後的事了。所以我們的當下,與彼邊眾生的當下,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

這一點,在後面對佛經中「一時」的二次解讀,有著其特別意義。

事件與時間

上篇提及量子引力中Wheeler DeWitt Equation (其中的Wheeler就是指John Wheeler ,是美國近現代物理學泰斗;Feynman 也是他的學生)展現了時間在量子(極微細)維度的消失[4]。這當中的玄機,說明了在量子級世界的物理非時性 (timelessness )。其中的物理意義是,在量子級的世界裏,事件的轉化並不具有時間的内涵,却只有事件的相對本身。換句話說,在微觀的世界裏,只有事件的相對轉化,時間並不參與其中[5]。只是在宏觀的角度上,我們看見宏觀的事件的轉化,因而有了時間的概念。這就好比我們在生活上對待時間,往往建基於現實中事相的轉變。例如「年」是地球繞太陽的公轉,「月」是月球繞地球的公轉,「日」是地球的自轉一樣。即便是現今科學上,對「秒」的嚴謹定義,也其實是建基於銫133原子震盪週期的若干倍數作為標準[6]。其實也不過是以事件來定義時間。

——時間的三個層面

以上說了從科學觀點談到的時間概念,以下就以佛法和其他的角度綜論時間的三個層面。

實相層面

這是指諸法的實相層面。時間不單是分位假法,其所依仗的事件、物質,也非實在。所以說當下才生即滅,諸法如幻不實,故時空不實。這猶如《楞伽經》中,佛說過一切法如幻[7]。這並不是由於見到事物有種種幻相,於是說之如幻。而是說一切法刹那頃現,速滅如電,故說如幻。當然,這個實相層面,只能從經教中如理思維。作為凡夫,並不容易實證。

感相層面

這是指有情眾生在意識上對時間感覺的層面,是「能知」的方面。我們在生活中經驗的時間,往往只是平靜的流過,而沒有太大的起落。只是偶爾在苦時,覺得時間難過一點;快樂時,就過得快一點罷了。但人在特殊的情況,例如危急關頭,意識中卻可能在短時間中出現很多念頭。這時,時間彷彿是拉長了。這好比夢境中,雖似經歷了不少事件,但其實只花了幾十秒或短至幾秒的時間。《維摩詰經》中也有這樣的描述[8]:「又,舍利弗!或有眾生樂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薩即演七日以為一劫,令彼眾生謂之一劫;或有眾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以為七日,令彼眾生謂之七日」的意思。

事相層面

這是指我們在生活上所見到的時間現象,是「所知」的方面。娑婆世界的眾生,在整個宇宙中只是一個非常微小的點,所以大致上可共享一個時空泡泡。而又因為我們所見的都是一個平直的時空,時間均勻地流過,並沒有拉長或縮短的時候。於是事件的轉化與時間的流逝,並沒有分別。乃至你我經歷的時間相同,事件的次序也沒二致。所以便往往反轉過來,並不如微觀世界中以事件衍生時間,而是習慣了以時間來量度事件的轉化。這就是為甚麼時間這個維度在我們的經驗中變得那麼實在。

佛經中「一時」的進一步解讀

筆者在上篇結論時曾提過,經首所提到的「一時」並非由於印度人對時間觀念的籠統或模糊性,因而只說一時,而是理應如此。因為佛在廣大的宇宙說法時,是沒有一個絕對的時間可言。

在本文中,可以進一步推論,除了沒有一個絕對的時間觀外,各個時空基點之間,其實也不存在相互事件的先後次序。由是對這個「一時」,便可能有一個更深層的解讀。就是說,眾多的大乘經典,如不在這個娑婆世界中說的(即可能在遠方的另一佛土說的),那對娑婆世界而言,也許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的發生時序,而只有這些大乘經典出現於世的時序而已。換言之,大乘經對娑婆世界而言,只有其出現於世的時間,而沒有佛說該經的絕對時間。這也可能是佛說「一時」的緣故。

但這便立刻衍生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有這些時空的障礙,那這些大乘經典又是如何能傳達出現於這個娑婆世界呢?這便有賴於佛、大菩薩,以其願力故,能以「意生身」,超越了時空的障礙,帶回這個娑婆世界以饒益眾生。佛在《楞伽經》中如是云[9]:「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無礙,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無礙,於彼異方無量由延(即由旬),……於身無障礙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時俱……」即是說,大菩薩的意生身,猶如心意之來去,迅速無礙,即使是石壁,亦無能為之障礙。只需心念彼方,即使距離有無量由旬,其身即可瞬間而至。而如是而生的意生身,及其所具的一切功德,一時頓俱,而非漸次生起的。所以時空的障礙不是問題。

由是觀之,對於這些大乘經典,我們所應著力的,是佛說法時所對機的眾生及所對機的問題和義理。至於這些大乘經典的發生究竟孰先孰後,以致由佛說法的先後,因而作出種種的推論,乃至依時序而判教,那便似乎不應過於執著了。


[1] Carlo Rovell(2018)i. The Order of Time. page 24:“The notion of ‘the present’ refers to things that are close to us, not to anything that is far away.”

[2] Carlo Rovelli(2018). The Order of Time. page 25:“Our ‘present’ does not extend throughout the universe.  It is like a bubble around us.”

[3] Carlo Rovelli(2018). The Order of Time. page 27:“If we want to represent all the events in the universe and their temporal relations, we can no longer do so with a single, universal distinction betwee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4] Carlo Rovelli(2018). The Order of Time. page 61:“They do not have a time variable, and they describe the world by indicating the possible relations between variable quantities.”

[5] Carlo Rovelli(2018). . page 62:“The Theory does not describe how things evolve in time.  The Theory describes how things change one in respect to the others.”

[6] 秒的最新定義是銫-133 原子基態的超精細能級之間的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

[7] 《楞伽經》〈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佛告大慧:非種種幻相計著相似,一切法如幻。大慧,然不實一切法速滅如電,是則如幻。大慧,譬如電光,剎那頃現,現已即滅,非愚夫現。」

[8] 《維摩詰經》〈 不思議品第六〉。

[9] 《楞伽經》〈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