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凡聖之間──《三時繫念佛事》 (二)

本文除了處理在《三時繫念佛事》所展示的他界──西方極樂世界之外,另一重點將會處理當中所展現出的終極他界思想──唯心淨土。此唯心淨土的思想巧妙地將遠在「過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極樂世界與人世間的眾生宿至零距離。

至於三時繫念佛事儀式至今依然在民間依然廣為流傳。目前的版本,皆源自《明版嘉興大藏經》和《大藏新纂卍續藏經》。這兩個版本的儀文內容是完全相同的。為了維持本文研究的一致性,筆者將以《大藏新纂卍續藏經》128冊中之〈中峰國師三時繫念佛事〉為主要論述藍本,其他版本佐以輔助,以求完整呈現三時繫念儀文闡明之要旨。

三時繫念儀文之中,蘊含了中峰明本豐富的禪學思想,包括「心、佛、眾生平等」、「自性彌陀,己心淨土」、「自性本來清淨」等思想。至於「三時繫念」作為儀式的題目,據明本自己所撰寫的《幻住庵清規》所解釋,「三時」的字面意義是:早晨、日中、日沒。然而後世皆將三時連成一塊,不再那麼明細地分早晨、日中、日沒三時,來完成繫念佛事。「繫念」,指身、口、意三者與阿彌陀佛相應而不割捨。 所以,簡要而言,本儀式的主旨是在於要佛教徒之身、口、意,時時刻刻繫念阿彌陀佛名號及極樂國土之莊嚴,以期超度亡靈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並以此為自身得生淨土的法門之一。再者,《三時繫念佛事》由誦經、持名、講演、繞佛、懺悔、發願、唱讚等七部分組成,且每一時佛事亦包含此七個項目。


從此界到他界的主體──中陰

在未進入到了解《三時繫念佛教》所展示的他界思想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個從此界到他界的主體──「中陰」。

所謂「中陰」(antara-bhava),即眾生自一期生命之死亡到再次受生那段時期的短暫識身。在中國佛教思想之中,因為這段時期眾生還未進入下一期生命,故主張為亡故的眾生進行超度法事及作一切善行,以功德善因迴往亡故,使其福德增長,能轉生人或天界之中。

在中國佛教信仰之中,這一類中陰眾生非人類的肉眼可見,而且這段受生的時期長則四十九日,短則七日,而中陰的概念可謂中國佛教的度亡及普度儀式的基礎。 而且,根據《俱舍論》第十卷,中陰身有五個名字,分別是:意生身、求生、食香、中有、起,這是依據其性質分的。如:依意求生得化身,因而稱「意生身」;又因其經常喜好尋察當生之處,而名「求生」;依各種喜愛的氣味來維持和營養他們的身體,故名「食香」;因為是處於從此生的敗壞到另一生出現之間的過渡期,所以又叫「中有」。

中陰就是《三時繫念佛事》所關心的超度對象,他們因下期生命的去處未明,而極需要他人做功德、超度他們,使他們可以得生西方極樂淨土而解脫輪迴。所以,中陰將是從人世間的這個此界,因念佛、得到功德迴向之力,而往生到極樂國土的那個「他界」的主體,亦是整個「三時繫念」儀式的重點關懷。

(待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