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涌年纪.莲藕
采访﹑摄影﹕陈晓蕾
终于在南涌看到挖莲藕!
踏进池塘里,瘀泥好黏!鞋子都给黏住,大家索性赤脚走进去。
顺着荷叶的枯枝,便会摸到瘀泥里一节节横躺着的莲藕,但接近水面的都长得太小,里面的又不容易挖上来,大家又是锄头又是铲子,一条莲藕也要挖好久。
那池中心的瘀泥,好黏好滑!可以像挤肉丸般挤出来。
挖开瘀泥,水底便有很多是坑洞,一不小心,噗通滑倒。
衣服都湿透,好不容易挖上来──像乳鸽脾一块小小的,不理了,弄断了先拿上岸吧,再挖,是鸡腿大小,更大的埋在泥里,甚至得跪下来,整个手臂都伸进泥里挖!
那一刻,不知怎地想起电视剧《bones》的场面,大家都在掘骨头!
十多人,挖了两个小时,才挖出大约六斤莲藕。
莲藕怎么这样难收成?
原来专门生产莲藕的地区,会先把莲田的水抽干,等湿地干涸后,把小型推土机开进田里翻土,农夫才用锄头一支支地把莲藕挖掘出来。
南涌池塘里还有鱼给候鸟吃,在水里挖莲藕,当然好难!
这也是南涌第一年出产莲藕,是前年TV特地去绍关买来放种的。「莲藕不是一棵菜,两三个月便有收成,需要累积生命的力量,想像第一年莲藕是十八岁,明年就是二十八岁了,才会长得更壮!」他说。
传统的藕田,会额外投放大量鸡粪猪屎等肥料,南涌这里是「自然平衡法」的管理方法:只要拿走的,比放下的少,土地便不需要施肥。
莲叶、莲子,掉进水里都是营养,林鸟鱼儿等的粪便、尸体等,也是肥料,鱼还会把莲藕的枯叶吃掉,等于帮忙打理。
让大自然自行运作,一年、两年、三年……自会长出更肥更多莲藕。回到现场,这天其实是对生机饮食素有研究的「八瓜鱼」举办的藕粉工作坊,挖上来的莲藕,还要制成藕粉。
挖莲藕已经不容易,做藕粉更难!
1.首先莲藕洗干净全部切碎,放进搅拌机打成浆。
2.藕浆放进布袋,再在水龙头下用大量清水搓揉一个小时,把莲藕里的淀粉都解出来的!
3.那一盆水放上四至五小时。
4.底下便会沉淀一层白色的黏液。
5.黏液挖出来,盖上白布,上面再放柴灰抽干水份。
6.直等到黏液变成硬块,就用刨刀一片片下来,再晒三至五日。
六斤莲藕如此这般,做出来的藕粉不足一斤!
工序这样繁复,皆因在传统产藕区,莲藕不易保存,制成藕粉可以保存更久,也可算留下了莲藕的营养精华。至于用水,能够种莲藕的地方,不会缺水。
只是现代食物加工已是工业运作,如今制做藕粉的方法,是加入食用碳酸氢钠和白糖粉,快速地把藕粉变颗粒。
下次买藕粉便晓得分别:化学材枓精制的,是一粒粒的;人工传统方法做的,是一片片。
当日「八瓜鱼」还把余下的藕渣加面粉煎成饼,另外买了藕粉教做燕麦藕粉年糕,大家忙了一整天,挖过莲藕、做过藕粉,吃进口里都特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