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印經、水陸法會、華南學佛院第一屆畢業──弘法精舍歷史再考(三)(下)

圖二:倓老發願續佛心燈,以酬師恩,決定刊印《諦閑大師遺集》。華南學佛院印經處遂於1951年成立。(香港華南學佛院出版書籍承東蓮覺苑惠借拍攝)
倓老發願續佛心燈,以酬師恩,決定刊印《諦閑大師遺集》。華南學佛院印經處遂於1951年成立。(香港華南學佛院出版書籍承東蓮覺苑惠借拍攝)

(續上期)

倓虛老法師為學佛院籌措經費一事,感動了上海紗廠主人江上達、楊之游等人,他們慨捐巨款,代為購置精舍電燈、蓄水池及蓄糞池等項目,無形中減輕了眾僧負擔。

莊嚴法器  水陸道場

另一方面,有一位吳蘊齋居士,他是民國時期的金融家。經董事會邀請後 ,吳居士入住弘法精舍,皈依倓老,承擔了部分籌措日常經費的責任。

倓老同時又派永惺法師及寶燈法師往青島湛山寺,取得寺中莊嚴法器,以便在弘法精舍籌辦水陸法會。華南學佛院辦的水陸法會,每年都訂在冬季舉行,於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誕日開壇,直到農曆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圓滿。倓老及一眾參與法會四眾,以此功德,祈禱世界和平,戰爭永息,兼超薦諸護法過去先靈,及中外陣亡將士、災死難民、一切無主孤魂,速脫幽冥。

在學佛院創始初期,學僧雖經歷了砍柴、種菜、紡織等半工半讀的生活,成效依然不甚顯著,這與倓老強調出家人必須掌握一門技能,以求自身生活安定的目標,尚不少距離,於是他提出要印製其師父諦閑大師的遺集。

續佛心燈,以酬師恩

諦閑大師乃天台嫡後裔,法門龍象。倓老受大師法乳,無時不感念其恩德。大師精通三藏,說法度人無數,皆有獨到之處。諦閑大師所撰文字,過去只見於報刊,或以單行本流通,且書局隨意刊行,間有訛誤。大師示寂後,寶靜法師繼任為觀宗寺主持,葉恭綽居士其時倡議應及早編纂大師遺著,眾人推舉法師為主編,葉恭綽、蔣維喬居士為副主編。惜法師早逝,事情被逼擱置。其後倓老來港辦學,適逢葉、蔣亦同處一地,三人有感因緣和合,不能再失良機,故重提此事。倓老發願續佛心燈,以酬師恩,從葉居士處取得諦閑大師遺著原稿,花了三個月時間校對,整理出共一百二十萬字。

倓老的想法是,與其找外人去印,成本高昂,倒不如自行學習印刷。他老人家此舉,除了為使諦閑大師的文字般若以永存,更是為了讓學僧適應時代需要。最後在1952年,遺集正式完成。

發精進心,自力修學

1952年3月23日,華南學佛院第一屆舉行畢業典禮。

二十名學僧中,有十名通過期末考試,順利取得畢業證書如聖懷、大光、寶燈及永惺等。畢業禮當天,除了學佛院的董事及師生外,還有來自各方道賀的大德,如覺光法師、印順導師、優曇法師、明觀老法師、寬慧法師等,嘉賓如雲,自有一番盛況 。

倓老在畢業典禮致詞中特別提到,時代巨輪不斷前進,社會上人心不古,僧團的托鉢、法事、供養等生活,已靠不住了,因此學僧有必要自食其力。例如印經是為他們將來能自立而做的準備。他又勉勵學僧,不要以此為滿足。佛法廣大精微,應當發精進心,自力修學,以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就在第二屆準備招生的時候,倓老開始感到狀態不如以往。無論是體力上,還是精神上,都不足以繼續勝任院長一職;因此他便懇請學佛院的董事會 ,准許他辭職,另選賢能。但當時還有年輕僧人不斷南來求學,而且第一屆尚未畢業的學僧,也要繼續讀下去。大家心裏都不免擔憂,缺少了倓老 ,華南學佛院到底還能走多遠?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