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嗔心,真的好?

上次的題目有點怪,叫「 嗔心,您好!」既然嗔是佛教所謂「三毒」之一,為什麼說「 嗔心,您好!」?嗔心,真的好嗎?或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更奇怪的是,上次我竟然以此作結:「 我們之所以憤怒,不單止被『某人』或『某事』冒犯或錯誤的對待。憤怒也跟習氣有關,有其結構性,所以當我們的習氣給觸動了,也是正本清源、對症下藥的時候。…… 」那是否意味着世上本無值得我們憤怒的事,一切只是幻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切的問題,罪不在他人或世界,而在自己?非也。或許讓我再解釋一下,為什麼「 憤怒也跟習氣有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在日常生活,對於同一件事、同一個行為,不同的人居然有截然不同的反應?記得唸大學時,雖然校巴班次不算疏落,但一小時只有四班車,若果錯失了,還是要等好陣子。可以想像,趕不上校巴的情況,常常發生。不過,有趣的是,面對「走校巴」,不同的同學卻有不同的反應。有同學見只差一秒也要「送車尾」,「自然」火上心頭,送上一兩句粗口,甚至在原地「紥紥跳」上好幾十秒以洩憤。與此相對,我一般都會好像當沒事發生過一樣,繼續候車,若時間還許可(例如不急着跑上山上課),還會到附近飯堂「飲個茶,食個包」。

我這樣說,目的並不是要標榜自己有多厲害,而是要說明,我們各人的憤怒都「有段古」。我們的童年、過去、性格與經歷,都或多或少塑造了我們何時以及如何回應世界的方式,其中自然包括憤怒。就正如每當我感到我的自由受到他人無理的限制時,我會二話不說的無名火起三千丈,一味的反擊,毫無商量的餘地。但實情我「感到」的冒犯可能只是錯覺,只是一點半點的跡象,我便條件反射的憤怒了。所以,更關鍵的可能首先是我內在的「無明」。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值得我們憤怒的事情,惟罪在自己,而不在他人。問題是,當「無明」火起,我們的雙眼很多時都會自動關閉起來,既傷害自己,也禍及無辜的他人。台灣昭慧法師長期參與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曾經提到:「在台灣看到很多社運人士,習慣性反抗政府、惡勢力,可是到後來都有偏執的性格。然後回到同志裏頭,最容易惹到我們的,不是政府,是周遭的人。」關鍵是經由「無明」火長期塑造而成的偏執性格,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很多時會燒錯方向。所以我們需要在自我觀照中,發現自己的盲點,不被無明拖往沒有光的所在。 (見〈無我的抗爭:甘甘訪昭慧法師〉)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