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堪千創古仁波切開示:慈悲與智慧

堪千創古仁波切帶出了修行人必須緊記的重要訊息
堪千創古仁波切帶出了修行人必須緊記的重要訊息

本月初,香港佛教界舉行了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盛典──「噶瑪巴九百週年慶典」,紀念九百年來,大寶法王噶瑪巴生生世世乘願再來,弘法利生。慶典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進行,包括展覽、講座、灌頂及法會。

其中,堪千創古仁波切(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Khenchen,即大堪布──「堪布」khenpo乃藏傳佛教的博士學位;Thrangu為其轉世世系名號;Rinpoche,意謂大珍寶,是藏傳佛教對上師的尊稱)於十月七日晚上,就大會主題「慈悲與智慧」而說法。

創古仁波切開示,佛陀從凡夫修行成佛,一切功德都是由大悲心而來。慈悲心不僅能帶給別人快樂,也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平安和快樂的情緒,故我們必須斷除傷害眾生的心,培養慈悲心。由於眾生皆有佛性,只要持之以恆地修持,必能生起真正的大悲心。

欲生起大悲心,可修習「自他交換」──觀想前方眾生雲集,將自己的快樂、善根、功德送給他們,受取他們的痛苦、惡業、逆緣等。這種修持能去除個人的「我執」──過往只想到自己,故可能傷害別人,如今把關注放在別人身上,慢慢地打開自己的心,個人問題便會越來越少,並能對眾生生起慈悲心。

至於智慧,仁波切指出弟子們應該透過聞思修而得到智慧。第一步就是依止上師聽聞佛法。

雖然依止上師是種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故仁波切鼓勵大家自行閱讀經論。藏語稱「經書」為「永不生氣的上師」,因為我們若不停向上師發問,上師可能也會覺得有點麻煩;但即使我們最初讀經不明白,反覆多讀幾次,最終也會明白,而經書本身並不會嫌我們麻煩。

此外,上師為我們傳法,我們應該感恩,並付諸實修。從修習「四加行」[1]開始,直至修心[2]、止觀禪定,一切修持目的都是為了斷除我執。

仁波切強調,若要修行成功,不能單靠上師或任何人,必須自己勇猛精進、實學實修。


[1] 筆者按:俗稱的「四加行」,「加行」即「前行」,指進入密乘甚深法前的預備,包括「四共加行」與「四不共加行」。前者為顯密共通的基礎修持,即觀修人身難得、死歿無常、因果不虛、輪迴過患,修至內心對此四點生起堅固定解為止;後者為密乘的基礎修持,以噶瑪噶舉派而言,有皈依發心大禮拜、金剛薩埵念修、獻曼達、上師相應法。每項至少須修111,111遍,多多益善。

[2] 筆者按:藏傳佛教所說的「修心」(藏語Lojong),專指一系列有關慈悲心、菩提心的修持,例如「七重因果」、「自他交換」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