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大覺義工分享──付出關懷,體味關懷

大覺福行中心的「愛心大使」到來探訪,離開前祝福婆婆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大覺福行中心的「愛心大使」到來探訪,離開前祝福婆婆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續昨天《般若安老院:營造家的溫暖》

訪問般若安老院那天,湊巧遇到大覺福行中心的義工隊來訪。他們定期來訪已有一年多,事緣於兩年前,區姑娘參觀衍陽法師的畫展,希望邀請法師到來與長者分享其堅毅抗病、活在當下的經驗,但當天慕名而來的參觀者眾,未能接觸到法師。其後她前往中心,並留下信息,她很感謝法師把這個邀請化作定期探訪,並由義工隊接手跟進。

過去一年多,大覺的「愛心大使」差不多每個星期都來訪:隔周六舉行大組活動,隔周四則為體弱的院友作小組探訪。這天多名「愛心大使」進入活動能力較差、以致要長期臥床的院友房間,與她們一起活動肢體、輕鬆聊天,為困在床上的長者帶來慰藉。最難得個別「愛心大使」懂鄉下話,不諳廣東話的長者恍若多了個「自家人」來訪,格外開心。

大覺義工隔周四到來探訪行動不便的長者,與她們一起活動身體、聊聊天。
大覺義工隔周四到來探訪行動不便的長者,與她們一起活動身體、聊聊天。

義工分享:林慈慧小姐

任職醫院護士的林慈慧,2009年起便參與大覺福行中心的「愛心大使」團隊,目前她每個月會到三家安老院探訪長者,提供關懷服務。

院舍內長者的活動能力有差別,但全都是他們的服務對象。對活動能力較佳的,他們會安排較具動感的大組活動,如隨音樂活動肢體、傳球等。當中亦有活動力稍遜的,他們會盡力協助,多加接觸,不會忽略。其中一家院舍的一位柏金遜症病人,給林小姐留下深刻印象,對方的體能每況愈下,肢體震顫得厲害,「通過眼神便看到其痛苦,但他仍願意參與活動,不放棄自己,與我們一起互動。」

對體弱而要臥床、無法出席大組活動的長者,「愛心大使」會走進其臥室,以小組形式從旁接觸,加以慰問。不過,傾談亦非易事,長者一般都較被動,話語不多。她指出,義工必須耐心地與他們傾談,甚至經多次探訪才能了解其近況的點滴。他們每次都會摘錄訪談概要,讓跟進的義工延續話題。

傾談縱非易事,效果卻顯著。她坦言:「有人到來探訪傾談,老人家都好開心,有機會分享所思所想。我們會引導他們回想一些值得驕傲的事、兒時的樂事,肯定他們曾作出的貢獻,有助緩和其情緒。」同時,義工亦會帶出正面的信息,像引領長者感恩院舍的設施、環境和親友。

每星期到安老院服務,她一點不覺辛苦,且得著很大。「參與探訪安老院之前,我並非與父母同住的。有天我發現阿爸蒼老了很多,然後想到:我家中都有兩個老人家,為何不和他們一起住?2009年下半年起便搬回老家,履行自己的責任。」

義工前來療養部探望長者。左側義工能說潮州話,長者見「自家人」來訪,表現欣慰。
義工前來療養部探望長者。左側義工能說潮州話,長者見「自家人」來訪,表現欣慰。

義工分享:張志賢先生

從事商貿工作的張志賢,2009年在一次講座上知悉中心開展探訪院舍計劃,並招募義工,他第一時間填寫表格參加。這年夏季他便聯同其他「愛心大使」探訪長者,安排活動,表達關懷。

除了到訪安老院,義工團隊亦接受其他機構邀請,探訪獨居長者。隨隊同行的張先生,每每碰到一些難忘個案,像他為聖雅各福群會探訪一位居於深井的婆婆。婆婆的居所十分偏僻,他們摸索良久,才在近山邊處找到。其居所位於石屋間一條窄巷,寡居的婆婆屈身於狹小住所,可謂家徒四壁。

「她見我們來到,便說:『你們來到真好,經常都無人同我傾談。』」他深刻記得婆婆的欣喜反應。婆婆的身體並不好,平日需送飯服務,出外求診亦要人協助,對於申請安老院的提議,婆婆卻自言尚可走動而婉拒。「婆婆一見我們便有很多申訴,給她提出協助的建議時,她又不願意接受,所以不容易幫到她。但透過這些探訪,真正體會到獨居老人的需要,他們更需要探望。」

早在參與大覺義工隊前,他已加入其他團體主辦的探訪安老院服務,走訪過不少環境惡劣的院舍。問到為何那麼熱心關懷長者,他說:「他們好需要人關心。老人家好珍惜其他人來探訪,他們平日沒甚麼人來訪,無人和他們傾談,這種探訪服務很值得做。」記者形容這是送暖行動,他立刻謙虛地說:「我不敢講是送暖,他們確實有這個需要,我亦親身了解到社會上的老人問題。」

多年來持續不倦的探訪長者,對他亦有所啟發。「我原本和父母的關係一般,父親的性格很傳統、家長式,我們很少傾談。參與義工服務後,我和他們的關係改善了。去年媽媽過身,更明白到人生來到最後階段,真的很需要人關懷,我的得著很大,現在對爸爸更珍惜。我關心他多了,他的性格亦有所轉變,大家更親近。」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