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如何從自己的限度、「錯誤」學習而不失去對自己的尊重(二)

(續上期)
 

我不去責怪自己對待那個聯絡人的行為,我也不以「認為自己那個行為有甚麼問題」來思考,而是以需要的意識來看待那個行為——我承認那是我當時所能做的最好方式來滿足我的某些需要,我接納這是我的限制。於是,我問自己:「當我做那個行為時,是想滿足甚麼需要?」、「我這樣做的理由是甚麼?」我回想當時的情景,我感到憤怒、恐懼、害怕、失望、疑惑。我容許自己去感受這些感受,陪伴它們,慢慢內心浮現了答案,原來我需要坦誠、真實、勇氣、信任和空間,而當中最核心的需要是信任。接觸及連結到「信任」這個需要後,我感到釋放、放鬆和豁然開朗,原來我這樣做,是想滿足「信任」這個核心需要;也明白到我原來有個想法,就是對方詢問得很詳細的行為代表不信任我,這個想法不只是在這次事件才有,例如每當別人多問幾句,我就會懷疑這是不信任我,原來都是因為我這個核心信念作崇!我開始質問自己:「這是真的嗎?詢問多一點就是代表不信任嗎?」我告訴自己,如果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便先停下來問:「你確定嗎?Are you sure?」

接著,我嘗試將之找到的需要「言行一致」和剛找到的需要「信任」,把它們倆放在一起,左手拿著寫下「言行一致」的咭紙,右手拿著「信任」的咭紙,把它們一起按在胸前,慢慢呼吸,感受著兩者都同樣重要,願意納入一併考慮。容許自己想像,兩種需要都充分地得到滿足時,會有甚麼感覺?在這愉悅的感覺中,去探索可以有甚麼不同的方式來滿足這兩種需要?容許自己有充分的想像。這樣會為內心創造很大的空間,在那裏會產生更多的創意,想出更多的點子,有效的策略。

答案浮現了,如果能夠重來,我會這樣做——我會作同理聆聽,先讓對方表達,聽後,我會覆述並加以及核對,我會說:「你想要一個詳細的活動時間表,包括每個活動名稱及時間長度,是嗎?」我也會問他的動機:「可不可以告訴我,你要那麼詳細的時間表的用意嗎?」然後容許他解釋。接著我再覆述所聽到的,特別是他的需要。說出他的需要,能幫助他感到被聆聽。當他感到充分地被聽後,我便會問:「你願不願意聽聽我說嗎?」一般來說,當人被充分同理後,都會願意聆聽他人的。所以,如果對方說他願意聆聽,我就會嘗試溫柔、坦誠地表達我的見解、感受和需要。

現在嘗試將之前所述的過程總結如下:

一、覺察羞恥的外顯行為,覺知及承認羞恥的存在,接納它們。

二、知道羞恥是訊息、警號, 它訴我們有未被滿足的需要。

三、停止判斷、責怪自己。

四、把判斷帶到光亮下,看看自己在告訴自己甚麼。「我在告訴自己⋯⋯」

五、哀悼:

觀看判斷背後的需要是甚麼? 「這個判斷自己的行為讓你的甚麼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

不責怪自己做那個行為,不認為那個行為有問題。

理解那個是自己當時所知的最好方式來滿足那個需要。

感受那個未被滿足的需要的感受,命名感受,允許、接納及擁抱感受。

與自己同在。

六、問自己:「你當時這樣做,你想要滿足你的甚麼需要?」

七、想著兩種需要,想像一下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依此練習,我們便能從自己的限度、「錯誤」學習而不失去對自己的尊重,能學到經驗中的菁華。從「判斷/殘暴語言」轉化為「需要語言」能幫助我們走出自責和羞愧,更能滿足需要而不失去自尊。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