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石中的天使--启发孩子潜能的教育理念

新的一年,重看自己一些想法,如收拾旧衣物,看看哪些仍可穿着,哪些则需要放入环保箱。2008年1月17日写的一篇有关启发孩子潜能教育的功课,原来当中的理念已不是衣服,而是刻在身上的纹身,相信会跟随我一生一世:
启发潜能教育的理念,正如米高安哲罗用有裂痕的大理石,刻出接近完美的大卫像后所说: 「我看到石中的天使,我只是努力工作,直至他出现在大家面前。」相信孩子是石中的天使: 拥有潜能,是启发潜能教育的开关,启动我们家长和老师教育的动力,努力帮助孩子画出美丽的人生!
我们不单要建立和维持这信念,最重要亦最困难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堂上播放的影片中,转到内地读书寄宿的孩子说:「这裏读书就算很差,总有得分;不像以前我总是拿到零分。」我有学生一向考试只希望合格而已,我跟他说:「我们考试的表现常常比理想的成绩稍差(现在觉得这想法未够正面和乐观),你常常只想拿五十分,所以成绩往往在45 至52 分徘徊。你今次准备得很好,就想自己会拿八十分吧⋯⋯」「八十分!老师和同学不会信,我自己也不敢相信。」另外,堂上那有关「八只牛新娘」的影片,都正好说出很多人因缺乏自信而对未来缺乏希望,然而,建立自信足以改变成就,甚至改变生命。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反映了启发潜能教育的处事态度:尊重、信任、关怀和乐观进取。但是我们不可幼稚地以为信念就可将理想自然出现。「要让人类的潜能发挥得最佳,那就要透过刻意设计的地方、政策、过程和计划去协助个人成长」[1]。我们可要多费心思!
从以上内地读书孩子的例子,我反思自己对待孩子会否只重理不重情。曾经参加新诗写作班,同学间会互相评论作品,我们只会指出作品不足之处;但是,导师每次总能看到同学诗中的优点。我们给孩子评分,不妨想想目的何在?要像兵捉贼一样找寻错处抑或像向导带领羔羊走出迷途?一位专家[2]建议大家写信心日记:「每天记下五件你成功完成的事」。因为「我们不会注意到自己的优点。我们轻易能做到的事,在自己看来理所当然」;反而「我们会立刻注意到那些做得不顺的事,错误和缺点让人印象深刻。」认识优点才能建立自信,而堂上介绍的优点户口簿,我们也要和孩子时时翻阅。
启发潜能教育重视的「刻意安排」, 成功与否和「入手点」关系密切;「入手点」又看是否「有效沟通」, 而「有效沟通」则看有否「尊重、信任、关怀、乐观、开放和用心观察」了。 孩子的世界往往不像我们成人,我们要避免以己度人,亦避免我们的学识和经验成为概念的围墙,要尝试慢些下判断,开放心窗,从孩子角度去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说话,找出「入手点」,才能有效地「刻意安排」去协助他们成长。
提到成功与否,我想到「种子」。我们悉心裁培,孩子会否就发挥到潜能,甚至会否接受我们的教导,并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顺理成章。如果我们以成败作为唯一标准,不但容易失望,也容易偃苗助长。我们可以做的是尽力帮他们安排适合的地方、政策、过程和计划,陪伴他们成长,就算一时看不到成绩,也不要气馁,要相信播下好的种子,就有机会开花结果,至于树的壮弱,花的大小美丑,还看其他因缘,如阳光、雨水、空气和配合的时机等等。
启发潜能教育目标不是一张成绩表,不是一个城市,而是尝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 加以发挥。我们就像点燃了充满智慧和自信的火箭,然后让他们自己继续发力,飞往无限的星际!相信他们回望,会记起自己的生命曾因另一生命所感动。最后,如果他们会推而尝试去感动另一生命,人间便见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