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從殊利仁波切電影《預言》談到佛教的男女平等觀

電影《預言》宣傳海報(圖:Prophecy - Terma facebook)
電影《預言》宣傳海報(圖:Prophecy – Terma facebook)

很多人都知道,宗薩欽哲仁波切(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是一位藏傳佛教大師,同時是一位導演,曾執導電影《小喇嘛看世界杯》、《旅行者與魔術師》。最近,另一位香港、台灣法友熟悉的殊利仁波切(Zuri Rinpoche),也執導了一套名為《預言》(Prophecy,藏文原名Terma「伏藏」)的電影。這位噶瑪噶舉派的仁波切,希望透過本片讓大眾更了解其故鄉不丹,並領悟人性的真諦。

上師不可以是女性?

電影在港只上映三場,筆者有幸入場觀賞。劇情講述不丹某所寺院中,長老Lama Singye依據古老的伏藏授記(預言),找到了持明洲伏藏師(Rigzin Lingpa)的轉世靈童,並予以悉心栽培。持明洲長大成人,自知身患絕症,遇上一名與他同年、同月、同日、同地出生的女子玉珍,跟他一樣深感世間無常,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請長老詳細翻查轉世預言,原來當年長老看漏了轉世者是女子的字眼!

長老雖然曾經教導持明洲,一切美醜好惡都僅屬心之造作,放下自在便能瞥見心的本性,但他平時一直被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束縛,曾責備女性不得進入寺內房間、沒有說話的權利。他無法接受真正的轉世者是一名女子,即使其他執事僧人晉言男女只是外相、佛性並無差別,仍未解開長老心中疑惑。

無計可施之下,長老與持明洲進入深山,請求長年閉關的大師Tsampa Dorje指引。Tsampa Dorje直斥長老學習佛法多年,只學得文字,卻不明實義;一切諸法猶如夢幻,根本無須執著是男是女。誰說仁波切不可是女的?至尊度母不也是女相的嗎?

最後,持明洲病逝,玉珍正式繼任,肩負弘法利生的重任。

殊利仁波切(中央紅衣者)執導本片,並親自翻譯中文字幕;另外,香港著名攝影師水禾田擔任本片美術指導。(圖:www.prophecythemovie.com)
殊利仁波切(中央紅衣者)執導本片,並親自翻譯中文字幕;另外,香港著名攝影師水禾田擔任本片美術指導。(圖:www.prophecythemovie.com)

女身的佛陀──度母

電影中Tsampa Dorje提及的度母,是藏文Drolma的意譯,意思是女性救度者。在古代漢譯佛典中,稱她為「多羅菩薩」,「多羅」乃梵文Tara音譯,字義正是「救度」。雖然漢文經典叫她做菩薩,實際上她已成佛,而且是以女相成佛!

多羅那他尊者(Taranatha,1575-1634)《度母密續源流顯明歷史‧金鬘》記載,無量劫前有世界名曰種種光,其土有佛名為鼓音如來,當時一位智月公主(Yeshe Dawa)長期供養佛陀及其菩薩、聲聞眷屬。僧人們告訴智月,以她所作善根,若發願轉為男身、行佛事業,一定如願。智月卻回答:「於此無男亦無女,無我無人復無心,假名男女無意義,世間慧劣眾迷亂。」又發願說:「以男身希求菩提者多,以女身利益眾生者一個都沒有,因此我當於輪迴未空之前,以女身利生。」自此她深入禪定,獲無生法忍,每天晝夜均度脫無量眾生,鼓音如來遂授記其名號為「度母」。

女性修行的模範──度母(圖:侯松蔚)
女性修行的模範──度母(圖:侯松蔚)

另外,久遠劫前觀音菩薩成道時,五方佛等諸佛授予智慧體性之大光明灌頂,璀璨光華中菩薩從心間化現度母;也有一些文獻說觀音菩薩悲憫眾生痛苦,流下眼淚,淚水化生成度母。而古代漢地從梵文翻譯的《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則描述觀音菩薩「從其面輪右目瞳中放大光明,隨光流出現妙女形」,生出多羅菩薩,立誓於生死海中救度眾生。無論如何,度母都被視為觀音菩薩化現,故漢文或日文文獻也稱之為「多羅觀音」。觀音菩薩早已成佛(正法明如來),只是示現菩薩身相度生,所以度母本質也是佛。

可能有人會問:到底度母是智月公主或觀音菩薩?其實,其他本尊都會同時有幾個看似互不相干的源流典故。諸佛菩薩於法界中本為一體,為教化不同眾生而作出各種示現,並非像凡夫般某甲就是某甲、不能是某乙。最重要的是,度母的示現,表明了覺悟沒有男女之分。

僧團為何重男輕女?

然而,為何佛教好像重男輕女?藏傳佛教的女上師寥寥可數,女尼也是近數十年才受到較好的照顧;南傳佛教的比丘尼待遇更差,大部份都不允許住在寺院、不能與比丘一起進食,行事次序更可能在排在居士之後,別人對她們也不客氣!

其實,古印度種姓(社會階級)高下、男尊女卑的觀念很重,低下階層及女性均沒資格全身投入宗教場所。佛陀是當時首位提出眾生平等的靈性導師,他不僅接受不同種姓的人一起修學,更破天荒容許女性加入僧團。大生主(摩訶波闍波提)、蓮華色、摩登伽女等,都是佛住世時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尼。其中,摩登伽女更屬首陀羅種姓(最卑賤的階層),而且曾經犯錯,但佛陀不理會民間和僧團內部的非議,照樣接納她出家;她的女兒之身與過往的惡業,並無扼殺其證果的機會。

古時僧團「名正言順」地重男輕女,蓋諸經均曾提及女身有五障:不得作梵王、帝釋、魔王、輪王、佛陀,但多數經典沒有說明原因。《佛說超日明三昧經》解釋,這是因為女人多染、多欲、懦弱、善妒、多煩惱;《大愛道比丘尼經》則說女人貪著美貌、不求學問、只顧目前、搬弄是非、抱怨謾罵、記仇……

細心分析,這些全屬心理因素,並非說女人先天不足。當然,這些問題也可能出現在男性身上,不過古印度社會中,婦女被當作男人的附屬品,男性可以一夫多妻,妻妾必須盡力服侍丈夫、傳宗接代,處理一切大小家務,其遭受的待遇卻很差,沒資格接受教育及進行靈修。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女性特別容易後天養成上述性格。因此,佛陀針對當時的一般婦女的現實限制及心理傾向,指出她們不利發展靈性,不難理解。不過,佛陀於《大愛道比丘尼經》明言,上述問題純屬女人「自作罣礙」,只要斷除此等惡習,得道證果並不困難。

鑒於當時有意出家修行者,仍以男性佔多數,而女性又因社會因素而形成一些身心限制,故佛陀為女尼制定了更多戒律,並讓比丘照顧女尼、女尼依附比丘,用意其實是促進女尼修學,並非歧視或故意留難。

男女平等的佛陀本懷

佛陀重視一個人內在的精神修養,遠多於其性別外相。《大般泥洹經》載佛言:「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有如來性,世間雖稱名為女人,我說此等是男子。」又如《大毗婆沙論》載佛言:「唯大生主雖是女人,而離一切女人過失,作丈夫所作,得丈夫所得,我說是輩名爲丈夫。」

更進一步,《大愛道比丘尼經》記載了若干名女子於過去諸佛前獻供,獲授記成佛、轉為男相的事例;佛陀由此指出,諸比丘尼戒行如法,亦能速轉男身而成道。此外,《大寶積經》裡的妙慧童女、《妙法蓮華經》裡的龍女,都是因地為女性、證果時轉作男身的。

甚至,根本不用轉變身相,可直接以女相成佛,例如前述的度母。《維摩詰所說經》中,舍利弗尊者問一位已證無生法忍的天女,為何不轉男身。天女答曰:「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這表明男女僅為外相,不影響開悟的潛能。

《菩薩處胎經》明確寫道,女人、魔王、帝釋等,只要明理,皆不須捨身、受身,即現在身便可成佛。經中佛陀舉出過去某國土中眾多女人了解法義後證道的例子,並說偈曰:「法性如大海,不記有是非,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分別本無法,無有男女行。」

從上可見,男女平等確為佛陀本懷。筆者私忖,恐怕是後人不完全了解女身五障之說及僧尼制度的背後立意,加上受到社會觀念影響,遂產生重男輕女的成見;由於僧團重視傳統,較少人質疑及改變習慣,這種作風便於部份地區維持至今。

畢竟,大部份人都只是凡夫,智慧並不全面。雖然經典中早已記載男女平等,但先入為主的觀念,總能令人有意無意地忽視不中聽的理據,並誇大切合自己心意的部份,或者斷章取義,將之變得與自己的成見相符。這情況不僅出現於男女地位的問題上,許多錯誤的佛法主張都是這樣產生的。在講求合情合理的現代社會中,教界中人必須重新審視過往的陋習,變革圖強!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