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沒有佛教元素的禪修是得是失?(上)

「禪」是佛教最成功的廣告,吸引了無數人進入佛門。當年筆者也是因為覺得「禪」既神秘又有型,才報名禪訓班,想打開它的面紗。

聖嚴法師在日本學成後,轉赴美國弘法。法師發覺西方人對禪修的興趣大過佛理,因此他在美國開始教禪,作為方便之門,想不到這就決定了他一生弘法的主軸。

現在,禪在全世界變得普及化了,尤其在繁忙的大都市,很多上班族深感身心疲倦,視坐禪作為救生圈。慧東法師談到佛教在西方的發展現狀時,表示:「瑜伽與禪修成為西方年輕人時尚的生活方式之一;佛教與各宗教之間的交流逐步增加;佛教與科學研究的結合,特別是禪修與腦科學的研究有時會見諸研究性雜誌及媒體。」[1]

不過,筆者發覺很多人,甚至佛教圈內都有一個趨向:要在禪修抽起佛教的元素,究竟是得是失?

鄧偉仁教授曾在慧日講堂主講「佛教禪修與西方正念──佛教現代主義的審視」[2] ,指出「麻省理工學院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分子生物學博士是將佛教正念禪修帶入西方主流醫學界的第一人,致力於將正念禪修帶入醫療、健康照護、教育等主流社會領域。美國至今已有二百多家醫療院所和相關機構提供正念減壓課程,幫助各種身心疾病的患者。」

鄧教授讚許「佛教禪修在所謂『人間佛教』或入『入世佛教』的大勢所趨下,已不僅利益僧人的修行,不再(只是)為了達到解脫,而是希望能利益所有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以及應用在各種領域──心理健康療癒、疾病的緩和或治療,甚至有助於世俗專業的發展:教育、企業、運動、軍事訓練等等。」

禪修普及化是一件好事,而非佛教徒只將禪修視作日常應用的工具,亦可理解;不過,身為佛教徒,不知這種想法的不足,甚至感到歡喜、滿足,就令人感到擔心和遺憾!

莊春江居士在《學佛的基本認識》首章,建議有意瞭解佛教核心教義的人,或者有心進一步學佛的朋友,可從這些問題切入,開始逐步地探索:「佛陀到底是修了什麼,體證了什麼而成為佛陀的?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又經歷了怎樣的修學過程?其中的關鍵內容又是什麼?」[3]

至於佛教中人,除了藉此再次參考佛陀的修行歷程,也可體察他老人家的發心,進而反省自己的人生方向。

(待續)
 


[1] 慧東法師:佛教在西方的發展現狀

[2] 張秀丹報導鄧偉仁教授講座:「佛教禪修與西方正念—佛教現代主義的審視」

[3] 莊春江:學佛的基本認識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