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神奇瑰麗的藏傳佛教藝術寶庫──四川塔公寺

塔公寺外觀
塔公寺外觀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縣的塔公鄉,位處海拔三千八百多米的草原上,距離成都市約四百公里,交通不甚方便,但近年卻越來越多佛教徒到此地朝聖。

塔公聖地

塔公地形呈吉祥的半月形,四周環繞著文殊、觀音、金剛手和綠度母四座神山,更能眺望著名的雅拉神山(bZhag Bra Lha rTse)。據講居於此山的木雅護法(Mi Nyag)原為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時的護駕將軍,後得觀音菩薩授予菩薩戒,成為護法。這座神山及護法在藏區有著重要的地位,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均有供奉。[1]

雅拉神山也是修行的聖地,上有數百個大大小小高僧留下的閉關山洞。山裏有很多溫泉,在泉中洗浴可以消除業障云云。另外還有許多的湖泊散佈在山中各處,從前有一位洛欽哲寧波車,[2]一次他要帶著弟子走進其中一個湖裡,交代弟子必須把眼睛閉上,直到獲准睜開爲止,然後師徒二人共同騎著一匹馬出發了。弟子只聽見流水聲,不知走了多遠才停下來。寧波車囑弟子坐在原地不要隨便走動,弟子則聽到周圍有很多天女的聲音,又傳來優美的樂曲,好像在歡迎寧波車到來。弟子不能開眼,只好伸手四處摸索,沒摸到什麽,卻發現地上全是沙子。他心中奇怪,順手抓了幾把放入懷中。寧波車回來後,師徒二人又騎馬回到了地面。弟子睜開眼,嚇然發現自己懷中的「沙子」全是金子!他們兩人前往湖底的路線變成了一條白線,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湖中。[3]

融合漢藏建築風格的塔公寺

塔公當地有一所塔公寺,是享譽全藏的著名寺院。塔公寺藏文全名「具德天悅見解脫成滿心願洲」(dPal Lha sGang mThong Grol bSam Grub gLing),屬於薩迦派(Sa sKya Pa, 俗稱花教)俄爾巴支派(Ngor Pa)的寺院。「天悅」即塔公,也就是當地的地名,乃藏語Lha sGang的音譯,而Lha sGang又是Lha dGa’的音變,意謂「本尊天歡喜」(本尊天是密宗對覺悟者的總稱)。以前從印度來的一位高僧,調伏當地的妖魔,並爲寺院加持開光。其時諸佛菩薩當空現身,歡喜讚歎,天空中傳來「Lha dGa’、Lha dGa’」的聲音,此地因而得名。[4]由於寺內供奉及珍藏了多種聖物,能進入參拜即可獲大功德、不墮惡趣,故稱「見解脫」及「成滿心願」。

蓮花殿中的蓮花生大士像
蓮花殿中的蓮花生大士像

漢人喜歡平衡,所以漢式寺院內的建築物一般都是左右對稱的,但藏式寺院則不盡然,許多都是按照地形不規則興建。而塔公寺的佈局是對稱的,它由一度長長的紅色圍牆劃出寺院範圍,圍牆中央由兩扇大門構成正門,[5]剛從大門進入,即可見兩座偏殿:蓮花殿及成就塔殿分立於左右兩側。前者供奉蓮花生大士(Padamasambhava, 將密宗傳入西藏的第一位祖師,具有很大的神通力)各種化相;後者則供奉了多座佛塔,其中位於正中央的就是成就塔,相傳是由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以神通令其從海中昇起而成,塔內還藏有他的檀香木手杖。據說他因為在禪定中發現塔公是觀音菩薩加持的聖地,特地將自己的手杖拋上天空,一道虹光閃過,手杖已從印度落到塔公寺。該寺的前住持功德海堪布(mKhan Po Yon Tan rGya mTsho,堪布雍殿嘉措)說,以前還可聽到成就塔傳出海螺的聲音,但現在已不復聽聞了。[6]

以上兩座靠近大門的偏殿中間,有一條短而寬的直路直通大殿,大殿左右兩旁又分別有千手觀音殿及覺臥佛殿,此三者均為五層,乃塔公寺的主建築,全屬典型的傳統藏傳佛教寺院規格──主體是西藏碉堡式建築,遠看彷彿是一幅高而闊的方型巨牆,予人穩重、沉厚的感覺;屋頂則是漢化的歇山頂,某些建築構件如斗拱、瓦當也是漢式的。這是漢藏兩個民族長期接觸、交流下,文化融合的表現。而這三座殿碉樓部分和瓦頂的顏色各不相同,相映成趣,別具特色。

覺臥佛像
覺臥佛像

傳奇的「覺臥佛」

覺臥佛殿為白色碉樓,紅色瓦頂,內裡供奉了被尊稱為「覺臥」(JoWo, 意為至尊)的佛像,此尊釋迦像的原像傳說是在佛世時,按佛陀身相打造的,後來從印度送到中國。唐朝文成公主下嫁藏王松贊干布,唐太宗囑其把佛像當賀禮帶往西藏。公主一行人途經塔公時,佛像突然無法移動,並開口說話,表示此地乃一塊佛地,不願離開。由於父皇之命不可違,文成公主必須要帶此像到西藏,遂命人於當地收集金沙,馬上製造一尊仿製品。雖然金沙的數量只足夠造完下半身,佛像的上半身卻在一夜之間自己完成了。這尊殊勝的仿製品代替原像留在塔公,原像才願意離開,後來原像被送到現今拉薩的大昭寺,被視為世界上最殊勝的佛像。參拜這兩尊佛像的任何一尊,功德無異無別,均如禮拜佛陀本人一樣,這也是塔公寺又稱「小大昭寺」的原因。未具足因緣前往大昭寺的人,可以來塔公寺代替。據講十世班禪大師甚少朝禮佛像,但到了塔公寺還是恭敬地頂禮覺臥佛,其功德可想而知。[7]

文成公主到達拉薩後,松贊干布下令修建108座寺門面向漢地的寺院,塔公寺正是第108座。寺院圍繞著覺臥佛興建,因為覺臥佛坐落的位置是祂親自選定的,也就是祂當年表示不走的地方,所以是建築物遷就祂,而非祂遷就建築物。據說,塔公寺地下是龍宮所在,覺臥佛的位置下面可直通龍宮。[8]

覺臥佛是典型的藏式佛像,雙眼呈現出眼窩較深、鼻樑修長的印度人特徵。此像本來應該與大昭寺的覺臥佛一樣,最初是化身相(披三衣的僧相),後來被加上五佛冠及天衣,成為報身相。其五佛冠為黃金色,兩邊垂下五彩飄帶;錦繡天衣以金色為主色,上有彩色繽紛的藏式刺繡花紋以及孔雀石、天珠、珊瑚等寶石嚴飾。整尊佛像金碧輝煌,瑰麗奪目,充滿王者氣派,這正是藏傳佛教表現佛陀的尊貴的常用手法。

覺臥佛在文革時期遭到破壞,雙手被砍,也流失了部分裝臟物。[9]後來,佛像被修復,但怎樣把祂放回原位卻是一大難題。當時工匠苦惱地把祂移來移去,當移到某一處時,覺臥佛突然眨眼,工匠便驚喜地知道放對地方了。這件事是該工匠對功德海堪布說的,他發誓自己所言千真萬確。值得一提的是,修復覺臥佛時,功德海堪布把一個噶珠派(bKa’ brGyud Pa, 俗稱白教)祖師那諾巴(Naropa, 1016-1100)用過的金剛鈴裝臟到佛像裡面。法鈴呈金黑色,堪布還說曾見過它放光呢。

懸於覺臥佛旁的八思巴腳印
懸於覺臥佛旁的八思巴腳印

供奉覺臥佛的佛龕的左手邊,開了一個窗口,善信可以透過窗口頂禮覺臥佛的雙足祈願。離這窗口不遠的柱子,懸著一塊石頭,上有薩迦第五祖八思巴(‘Phags pa, 聖者。法號智慧勝幢bLo Gros rGyal mTshan, 1235-1280)以神通留下的腳印,據說成就者或有福緣者可以看到腳印放光或化現本尊。[10]

文成公主的自生千手觀音像
文成公主的自生千手觀音像
千手觀音殿中的巨型銅像,右下方為傳說曾流甘露的釋迦像
千手觀音殿中的巨型銅像,右下方為傳說曾流甘露的釋迦像

兩尊殊勝的千手觀音像

另外,在覺臥佛的左後方,供有一尊泥塑的千手觀音像,是由文成公主收集漢藏各聖地的水土放在一起後,自然生成的。現在見到的也是於文革受損後經修補的塑像。[11]此像具有十一面,在頭上分五層疊置,下三層各有三面,皆寂靜菩薩相,代表化身觀音菩薩;第四層為一藍色忿怒明王面,代表報身金剛手(大勢至菩薩的忿怒相);最上一層乃紅色的阿彌陀佛面,代表法身佛。十一張臉之中,最下一層中間的是根本面,其眼睛、眉毛修長,比較接近漢地繪畫中的人物面容,和其他大部分帶有印度風格的藏式佛像不同。這種多面的千手觀音像,佛經內有明確記載,在漢地也有這種造像,但人們比較常見的,似乎還是只有一面的千手觀音像。[12]

位於大殿左邊、1997年新建的千手觀音殿,碉樓和瓦頂都是黃色,裡面供奉了一尊約10米高的巨型千手觀音像,乃全藏區最高的觀音像。[13]功德海堪布於其內裝臟了一尊古製的一面二臂聖觀音像。千手觀音像的右前方供奉了一尊頭部會流出甘露的釋迦牟尼佛像,由一個古舊的玻璃箱罩著。[14]

於千手觀音殿及覺臥佛殿的前方都有一口井。靠近前者的一口供日常飲用;靠近後者的一口則是觀音菩薩為住處被塔公寺覆蓋的龍王所開的窗口,平時閉門深鎖,其井水只用於供佛。據云以之塗擦病人患處,可以「水到病除」。[15]

至於位處中央的大殿,主體碉樓為紅色,瓦頂則是黑色,殿內供奉了佛陀及薩迦派的祖師。大殿的第二層為該派活佛的房間,房內供有兩尊小釋迦牟尼像。一尊曾經開口說話;另一尊曾於文革時被人試圖砍頭,然而刀一砍下,佛像的脖子竟然流血,把那人嚇跑了!此兩尊殊勝的佛像平日並不對外開放,也不多人知道祂們的存在。[16]幸好筆者參拜寺院的那一天,剛巧有一位薩迦派的寧波車來到,該寺的現任主持大寶堪布(mKhan Po Rin Chen,堪布仁千)才讓我們入內膜拜此二尊佛像,並接受寧波車的加持。

色彩鮮豔的壁畫──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報身相)像
色彩鮮豔的壁畫──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報身相)像
薩迦派皈依境
薩迦派皈依境
普明大日如來,週邊有眾多本尊環繞
普明大日如來,週邊有眾多本尊環繞

獨具特色的西藏佛畫

塔公寺各殿的牆壁都繪滿了佛像壁畫。西藏的佛教繪畫,色彩豐富,鮮艷亮麗;線條精細洗鍊,構圖細緻複雜,連尊像的衣袍、嚴飾、背光、台座都有入微的描繪和花紋。這與漢地色彩柔和、線條靈巧、構圖簡潔(甚至有時畫意不畫形)的風格迥然不同。再者,漢式佛像一般都比較人間化,把佛菩薩畫得像一位有血有肉的人,其容貌、衣物乃至背景都較寫實,這很大程度上是出於藝術家的創作;藏式佛像則嚴格依據經典所述,描繪出佛菩薩的理想形像,畫師不得加入太多個人想像。因此,西藏的佛像面容與真人有距離,甚至可以說是卡通化了;身體顏色通常是白、藍、黃、紅、綠的其中一種,這五種顏色代表該尊格所屬的佛部或所主事業等,[17]但都是真人不可能有的膚色(漢地除有時把佛像畫成金身外,泰半是畫成人的皮膚顏色)。至於背景,藏式佛畫是不太注重的,只是以有點抽象的藝術手法,畫出象徵式的山水、雲朵,點綴一下畫面。

塔公寺是屬於薩迦派的,但寺院內的壁畫卻充分體現了「利美」(Ris Med, 不分派別。這是近代藏傳佛教特別提倡的)精神,除了畫有藏傳佛教四大派(寧瑪、噶珠、格魯、薩迦)的祖師像外,還有各派「皈依境」。所謂「皈依境」,是指行者修法或唸誦時,觀想自己教派所屬的一切三寶(佛、法、僧)及三根本(上師、本尊、護法)雲集的畫面。當然,佛菩薩、本尊、護法本身沒有教派之分,但不同教派主修的佛菩薩、本尊不同,每一派各自和不同的護法有緣,而各派的祖師更不一樣,所以不同教派的皈依境都有差異。

例如薩迦派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為宣說密法的法身佛──金剛持(梵文Vajradhara, 藏文rDo rJe ‘Chang),所以皈依境中央的是金剛持;薩迦派的核心教法「道果」,是依《喜金剛續》及相關釋論建立的,故本尊部份以喜金剛為主尊,其他本尊如大威德金剛、普巴金剛,則圍繞著喜金剛;護法以與喜金剛關係密切的金剛帳怙主為首;上師則是薩迦派的創派祖師「薩迦五祖」及其後的歷代重要祖師。

蓮花殿中的宗喀巴大師像
蓮花殿中的宗喀巴大師像

而格魯派(Gelugpa, 俗稱黃教)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為宣說一切顯密教法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故祂位居皈依境的中央;本尊群中以大威德金剛為主,喜金剛、勝樂金剛、密集金剛等圍繞,原因是此派創派者宗喀巴大師(Tsong Kha Pa, 1357—1419)被視為文殊菩薩及大威德金剛的化身;護法以與宗喀巴大師特別有緣的六臂大黑天(觀音菩薩的忿怒示現)為首;上師則是宗喀巴師徒等。

每一派的皈依境都是過百位聖者的大堆頭會集,修行者要按這種在藏語稱為「集會式」的畫面觀想;除了皈依境外,其他壁畫都經常在主尊周圍畫上本尊的眷屬,或其他本尊、護法、祖師等,有時可以多達數十位(通常身體比主尊小)。其中某些作品與皈依境一樣,聖眾密密麻麻地佈滿整個畫面,加上多數藏式佛畫只是二度空間,形成龐大而充滿壓迫感、令人眼花撩亂的構圖。這又再顯示了藏族紛雜和漢族簡約的畫風差異──在漢地,像這樣密集的畫像並不多見。即使有描繪佛菩薩集會的作品,畫面處理也不會令人有太擁擠的感覺。例如受到吐蕃藝術影響的張勝溫(宋)、丁觀鵬(清),分別創作了包含眾多尊格的《大理國梵像卷》及《法界源流圖》,但人物之間還是留有空間並有山水間隔,或以比較接近三維角度的筆法表達層次和距離。

眾多聖物與傳說

塔公寺內還珍藏了其他珍貴聖物,包括迦葉佛(過去七佛之一)的佛牙舍利、八思巴贈與該寺的鎏金銅佛、由空行母(女相護法)送來的法螺以及許多薩迦派的典籍,還有十世班禪、已故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的題字。寺院外圍設有二百多個大小轉經輪,閃閃發光的金色輪身上刻梵文六字大明咒(觀音菩薩的真言:唵嘛尼叭咩吽om mani padme hum),很是莊嚴。[18]以前當地有一戶人家,欲宰殺家中的一頭豬,怎料那頭豬居然一大清早跑去塔公寺繞著經輪轉圈,並隨著到寺修行的老人家念念有詞。老人們休息時,豬亦跟著休息,天天如是,主人也就不殺牠了。這樣過了六年,那豬便自然壽終往生。[19]

於塔公寺另一方的山上,矗立著一座佛學院。其全名為「康定佛教顯密講修興隆州」(Dar mDo Khams Thub bsTan mDo sNgags bShad sGrub Dar rGyas gLing),俗稱「塔公佛學院」。由曾於塔公寺修學的寧瑪派(Ningmapa, 俗稱紅教)高僧佛教法稱寧波車(Thub bsTan Chos Kyi Grags Pa Rin Po Che. 土登曲吉扎巴寧波車)倡建。寧波車當年一直拿不下主意應否在此興建佛學院,其時正好有一隻烏鴉口銜哈達天降來迎,[20]他便下定主意了。由於資金不足,寧波車帶領僧眾引來河水,共修水供,[21]其後經濟問題果真解決了,順利建成佛學院。[22]

塔公的神驗故事很多,當中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附會,不得而知,但視為趣聞一聽無妨,而塔公寺的佛像、壁畫都具有很高的宗教內涵和藝術價值,十分值得參訪。想來朝禮這個聖地的話,可以先到成都,再轉乘出租車或定期的旅遊巴士。車程需要十多個小時,一般都要分兩天前往,中途大概會停留於有美人谷之稱的丹巴暫住一晚,也許你會在這趟旅程中寫下另一個美麗傳說呢!

參考資料

1.          《塔公寺簡介》(塔公寺印製之單張)

2.          Marylin M. Rhie著,葛婉章譯。《藏傳佛教藝術的美學、年代與風格》。台北:時廣企業有限公司,1998。

3.          于小東。《藏傳佛教繪畫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4.          山口瑞鳳著,許明銀譯。《西藏 (上)》。台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5.          扎雅‧羅丹西繞著,謝繼勝譯。《西藏宗教藝術》。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

6.          王家鵬主編。《藏傳佛教唐卡》。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

7.   四川中國國際旅行社網頁:http://www.yy-sc.com/htmls/jdll/jdll13.htm

8.          四川旅遊網:http://www.57go.com/sichuan/Html/2004218154040-1.html

9.          全佛編輯部編。《西藏的寺院與佛塔》。台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10.     楊建吾。《康藏佛光》。成都:巴蜀書社,2004。

11.     蔡東照。《神秘的印度唐卡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3。

12.     鄭鴻祺等著。《密教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台北:金色蓮花,1997。

13.     謝斌。《西藏夏魯寺建築及壁畫藝術》。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4.     羅絨。《藏族科技》。成都:巴蜀書社,2003。

作者簡介:
  侯松蔚,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士、文學碩士;香港能仁書院佛學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香港顯密弘法中心董事暨法務總幹事;佛教法光中心副會長;香港噶陀光明法洲副會長;香港康囊佛學中心顧問;薩迦大悲圓滿佛法中心顧問;香港佛慈慈善基金佛學顧問;貝斯林金剛乘(香港)佛學會幹事;阿彌陀佛關懷中心(香港)編輯委員會主席;Lhasey Lotsawa Translations 成員。曾任佛教刊物編輯,現為佛教媒體工作者及專欄作者,長期從事與佛學有關之粵、普、藏語文翻譯,並於若干佛教團體及學術機構教授藏文。


[1] 塔公佛學院學生哈乓寧波車(Lha ’Bum Rin Po Che)口述;另見楊建吾:《康藏佛光》(成都:巴蜀書社,2004),頁118;四川中國國際旅行社網頁:http://www.yy-sc.com/htmls/jdll/jdll13.htm

[2] 寧波車,藏語Rin Po Che,字面意義為「寶」,常用以尊稱高僧。

[3] 塔公寺前住持功德海堪布(mKhan Po Yon Tan rGya mTsho,堪布雍殿嘉措)口述;另見四川中國國際旅行社網頁:http://www.yy-sc.com/htmls/jdll/jdll13.htm

[4] 楊建吾:《康藏佛光》,頁116;四川中國國際旅行社網頁:http://www.yy-sc.com/htmls/jdll/jdll13.htm

[5] 漢地的山門一般是在一個牌坊下分開三個門口,據說原稱「三門」,象徵佛法所說的「三解脫門」(三種禪定境界:空、無相、無願)。這種規格的大門在藏式寺院是沒有的。

[6] 塔公寺前住持功德海堪布口述;另見楊建吾:《康藏佛光》,頁118;《塔公寺簡介》(塔公寺印製之單張)。

[7] 塔公寺前住持功德海堪布口述;另見《塔公寺簡介》;四川中國國際旅行社網頁:http://www.yy-sc.com/htmls/jdll/jdll13.htm

[8] 同注3。

[9] 裝臟,又稱入臟。藏傳佛教的佛像一般都是空心的,讓上師按照密宗儀軌放入舍利、經咒、聖物、具有吉祥意義的香料和穀物等,增加佛像的加持力。

[10] 塔公寺前住持功德海堪布口述。

[11] 同注10。

[12] 記載十一面千手觀音形像的經典,例如有《大乘莊嚴寶王經》:「歸命蓮華王,大悲觀自在……示現百千臂,其眼亦復然,具足十一面,智如四大海。」(大正藏,No. 1050,p0048c) 但某些千手觀音的典籍如《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大正藏,No. 1057),則沒提及菩薩有多少張臉,因此只有一面的千手觀音像也可以說是如法的。

[13] 楊建吾:《康藏佛光》,頁117;四川中國國際旅行社網頁:http://www.yy-sc.com/htmls/jdll/jdll13.htm

[14] 同注10。

[15] 塔公寺僧人口述;另見楊建吾:《康藏佛光》,頁116。

[16] 塔公寺現任主持大寶堪布(mKhan Po Rin Chen,堪布仁千)口述。

[17] 所屬佛部:密宗把諸尊分為五個族群,中央佛部白色,東方金剛部藍色,南方寶部黃色,西方蓮花部紅色,北方事業部綠色。不同佛部、不同顏色有不同意義,其中一種意義是代表該尊格的願力重點和所作事業不同──身白色者代表息災(消除內外障礙),藍色代表調伏(降服邪惡),黃色代表增益(增長世、出世功德),紅色代表懷愛(攝受有情),綠色則是綜合上述四者。

[18] 楊建吾:《康藏佛光》,頁117;《塔公寺簡介》;四川中國國際旅行社網頁:http://www.yy-sc.com/htmls/jdll/jdll13.htm

[19] 同注10。

[20] 藏人視烏鴉為護法大黑天的化身;哈達(Kha bTags)是藏人傳統上用以表示尊敬或歡迎的長絹。

[21] 水供,密宗的一種修法,以真言、觀想加持清水化為無量供品,供養諸佛菩薩以累積功德。

[22] 以上為塔公佛學院學生哈乓寧波車口述。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