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禪修化解苦受──佛法與心理學的融會運用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詠給‧明就仁波切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詠給‧明就仁波切

創傷後壓力疾患

菲律賓人質事件,紐西蘭、雲南、日本的地震、海嘯、輻射洩漏……近年天災人禍好像特別多,當事人乃至旁觀者、遠觀者都可能心靈受創,出現長期負面情緒。

天災人禍中的傷者、亡者及其遺族遭逢巨變,哀痛難免,但消沉一段日子後便應重新振作,回復正常生活。若由於重大壓力衝擊,事後造成整個月或更長時間的精神異常,便可能已罹患「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另一方面,普羅大眾透過傳媒聲畫兼備、活靈活現的詳細報導,猶如親臨現場、親歷慘劇,也可能會代入受害者的角色,出現「替代性創傷」。災後輔導專家指出,這類情況近年有增加趨勢,可能跟城市人房子小(故與電視距離近)但電視螢幕卻越來越多大、災難畫面越來越震撼有關。由於生活壓力關係,部份城市人心理健康較差,甚至患了情緒病,更容易受災難報導影響。

受創後的壓力反應

上述兩種情況可能出現的精神異常,包括:

‧腦海中反復「閃現」創傷事件(受害者不受控制地憶想事件片段,甚至代入死者角色;其他人則回憶新聞所見畫面,甚或幻想自己身處現場)。

‧對死去的是親友而非自己,或對自己沒能力阻止悲劇,感到羞愧、內疚。

‧夢魘、睡眠失調。

‧食欲不振,常感疲累。

‧對日常活動(包括消閒娛樂)失去興趣。

‧懼怕與他人接觸或感到疏離,減少社交活動。

‧情感麻木、冷淡。

‧專注力或記憶力下降。

‧過度敏感、容易受驚或發怒。

‧對人生悲觀,擔心自己會再次遇到同類事件。

以禪修化解苦受

好些人在慘劇發生後許多年,仍然活在陰霾之中。幸好,行為醫學(Behavioral medicine)結合醫學與心理學智慧,採用禪修作治療手段,證實能有效治療創傷後壓力疾患。

對於這麼複雜的心理問題,簡簡單單地坐著「禪修」真的有幫助嗎?

被《時代雜誌》及《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的西藏僧人──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 Mingyur Rinpoche),其實自小患有驚恐症(panic disorder,又稱恐慌症),經常不由自主地出現莫名的恐懼及焦慮;每當身處不熟悉的人群中,更會心跳加速、大冒冷汗。後來,他藉著禪修治癒驚恐症,還可輕鬆幽默地向世界各地的陌生人講學。

2002年,26歲的仁波切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參與兩名著名神經科學家的實驗。實驗採用最先進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技術(fMRI),把128個感知器連接到他頭部以測量其最微細的腦部活動(一般腦波掃描只有6至32個感知器)。仁波切不僅在可能引起恐懼的環境中絲毫沒受影響,更被測量出他大腦中樞與快樂相關的神經元活動,在禪修時躍升了百份之七百至八百!這就是他被冠以「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這美譽的原因。

調查顯示,一些有禪修習慣的亞洲人,即使經歷重大天災人禍,也很少出現壓力徵狀,且往往能寬恕造成不幸的罪魁禍首。因此,禪修對心理、情緒方面的裨益是無庸置疑的,歐美許多心理學家及輔導機構已把禪修用於正式治療。

心理學家會教導飽受壓力困擾的人,想像安樂的畫面或感覺,維持並安住其中,即以安樂的畫面或感覺為所緣(心念專注的對象)而作禪修;面對壓力源或壓力反應本身,把意念輪流放在身體不同部位(即注意身體不同部份的感覺),循序漸進放鬆肌肉,或專注於呼吸(如數息)以舒緩緊張,養成足以抵抗壓力的身心習慣;甚至在恐懼、焦慮出現時,以這些負面情緒為所緣而禪修,接納、覺知、觀察其存在,不加抗拒或判斷,一段時間後,此等負面情緒竟然自動消弭於無形!

創傷後壓力疾患是壓力可以造成的最嚴重後果,若禪修對此疾患有幫助,對其他較輕微的壓力問題(如日常生活中人際關係、工作、學業等方面的壓力)則更不用說了。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