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緣起與宿命──《127小時》觀後感

Aron Ralston(《127小時》的真實主人翁)的手被石夾得動不了,所有可以嘗試的方法他也已嘗盡,最終他得出一個結論:幾百萬年前,這石由太空跌落地球開始已經在等著他,他注定要被夾在這裡,他和這石有「緣」。這好像一切都已經被決定了,是宿命。但若不時那時、那地、那種情況(如沒人經過那裡;萬用刀不是廉價贈品而是鋒利的;他帶的繩不是彈力繩等),他就可能不會被困,又或者根本不會走到那裡,這又好像是一大堆的「緣」啊,這不是「緣起」嗎?緣起等於宿命?

緣起某程度上是「決定」的。「此有故彼有」,當主因遇上某些成熟了的緣,所對應的果就會接著出現,就如種子遇上合適的氣候、泥土、空氣、水份等等,就會開花結果。沒錯,是要等待果的成熟,但報應現起是不爽的,故謂之「決定」的。但這並不完全等於宿命。

一般人所講的宿命都是不可扭轉的,即是再做什麼都改變不了,所以人們會去看星座和運程書,會去看掌相命理,希望可以早一點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早作準備──卻並沒有想過改變「將來」,最多是化解一下,紓緩一些,想法是頗消極的。

我門所講的緣起卻是另一回事。眾緣和合,相依相待,萬事萬物都是可變和不確定的,而正正是因為可變,我們才有機會去改,去變。正如我們去考試,「成積好」這個果所需要的緣可能是:平時上堂留心;溫習、應考時精神狀態好;考室環境寧靜;同場沒有俊男或美女令你分心;試卷難度,等等等等。部份緣是很難、甚或不能控制和把握的(如遇上俊男美女),但有些則可以自己去創造:你上堂留心了,有溫習,便會覺得試卷沒有那麼難,則「試卷難度低」這個緣就會一併出現了;又例如:你平時多專心做事,訓練多了,仙女下凡也影響不了你,自然不會輕易分心。看,這怎會是被決定、沒法控制的呢?

緣起道理明白了,套用在生活上也要小心,最常發生的問題是落入斷滅的一邊。「由它吧,看化了!一切隨緣吧!」「隨遇而安吧!」「不強求!」──相信類此的說話,大家定必聽得多了,可能自己也說過不少,但這真的是在引用緣起這個道理嗎?還是只是將限制──不能控制和創造的「緣」無故放大了?孔子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知道人生有限制,有事是我們不能完全把捉的,不能勉強,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所有事都不能「決定」,反任由事物去拋擲我們的人生。「隨緣」是因時制宜的意思;「化」即是空,即是可變性的存在,根本都沒有一點消極的意思。外人可能誤解我們,誤認為佛教是負面的,因為他們不認識,這還好,起碼可以有機會釐清;相反,若眾同修誤起法執,持斷滅見,就算勤於看經聽道都未必可以即時解決問題,而且別人看見我們這些佛子消極,也會影響他們對佛門的觀感,諸上善人更要關注啊。

《127小時》的真實主人翁Aron Ralston
《127小時》的真實主人翁Aron Ralston

「般若般羅密!」至尊寶(周星馳飾)在《西遊記第101回之月光寶盒》中就是透過這句咒語,加上月光寶盒,不停回到過去,希望可以阻止白骨精自尋短見。現實中,我們沒有月光寶盒,不能回到過去,改變未來;但我們仍然可以念這句咒語,明白我們可以把握和創造緣,由此得到期望的結果,從而掌握自己的人生,到達彼岸(「般羅密」或「般羅密多」,解作彼岸)。各位同修,一同努力啊!般若般羅密!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