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與曼陀羅相遇

藏傳佛教的修行有時通過藝術形式進行,形象鮮明,予人深刻印象。記得去年在網上看到一段有關用沙製作曼陀羅(mandala)的片段,給我極深的印象。

片段講述在2001年,兩位藏傳佛教僧侶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Ackland Art Museum 用彩色的沙做了一個曼陀羅。在完成的那天,僧侶們一掃,美麗的圖畫頓時化成一堆灰沙,單單是圖片已給我很大的感動。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親眼見到曼陀羅的創作。第12屆國際佛教善女人大會正式開展後,我在會場閒逛。在一間密不透風的琉璃房間裡面,我看到幾位藏傳比丘尼在一個20平方英尺左右的紅色地台上畫下稿本白線,旁邊放著不同顏色的細沙,似曾相識的感覺走上心頭──曼陀羅與我相遇了。

曼陀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意譯為「壇城」、「中圍」等。曼陀羅在藏傳佛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亦是當中重要的修行法門。在曼陀羅中,修行者要表達的是他們在甚深禪定中所觀到的佛陀世界;例如這次我遇上的一幅要呈現的是在五個不同方位出現的未來佛。比丘尼說,她們都要喇嘛批准,確保她們受過嚴格的訓練,而且有禪修的基礎,才能製作曼陀羅。

其後的每一天,我都見到她們彎著腰,聚精會神地用特製的工具以沙繪畫。我本以為曼陀羅是平面的,但實際上它的表面是立體的──不同部份有不同的凸起的線條,就像沙雕,圖像比我想像的更為精細,實在讓人驚嘆。泰國的天氣很熱,筆者就算坐在空氣流通、有電風扇的地方,都有點受不了,然而這幾位比丘尼好像無視房子的悶熱,一直安靜地工作,只是偶爾停下來喝喝水、抹抹汗。有天我見到有位女眾為其中一位比丘尼按摩手部,轉個頭比丘尼又繼續工作了。

作為旁觀者,我每次進去都小心翼翼,拍照時也會下意識把相機握得緊緊(否則相機掉到畫裡去怎麼辦!),然而比丘尼可沒有丁點顧慮,她們從不抗拒別人走近曼陀羅,一句「be careful!」(當心)也沒有,有的只是親切的笑容。在曼陀羅差不多完成的時候,一位旁觀的比丘尼不小心把曼陀羅弄壞了一小片,然而這幾位藏傳比丘尼並沒半點怒氣,還不停的說「no problem」(不要緊),反是旁觀的那位比丘尼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轉個頭,藏傳比丘尼還教那旁觀的比丘尼做曼陀羅。

會議完結的前一天,壯麗的曼陀羅終於完成。在一般情況下,曼陀羅完成後,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儀式然後給銷毀,但由於曼陀羅在泰國實在是太罕有了,所以這個曼陀羅會破例展覽一年,但最後當然也逃不過化成飛灰的命運。一年後它便會按原有程序給瓦解,而沙子會被倒入淙淙的河水,給水族眾生帶來祝福。這些比丘尼說,曼陀羅不曾屬於任何人,這是要展現佛陀「無常」的教導──無論是曼陀羅或是我們建構的世界,還不如一個肥皂泡,沒有東西值得執取。

還有一個關於曼陀羅的小插曲:一位年邁的西方老法師也參加了曼陀羅完成的儀式。當儀式完結後,老法師請這幾位藏傳比丘尼站好,大家都不知道她想幹甚麼,但見她突然「卜通」的跪了下來,原來是給這幾位年輕的比丘尼頂禮。不知道要有多深的修行才能做出曼陀羅,更不知道自我要小到哪一個地步才能如此謙卑!

第12屆國際佛教善女人大會:藏傳比丘尼製作沙繪曼陀羅
(佛門網提供)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