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見微知著──《微閱錄》作者小西訪問記

小西為讀者簽書留念
小西為讀者簽書留念
《微閱錄》作者小西於書展東蓮覺苑攤位和讀者交流
《微閱錄》作者小西於書展東蓮覺苑攤位和讀者交流

「微閱錄」是佛門網《明覺雜誌》最受歡迎的專欄之一。作者小西結合佛法及其個人體驗,談天說地,縱橫時事,話題涉及工作、貪執、欺騙、電影、兩性角色、死亡、錢財、素食、恐懼、靜坐、患病、取捨……正如小西解釋其專欄取名「微閱錄」的原因,是希望由「微」與「閱」入手,分享其日常的種種觀察與思考。

讀者們可能會想像,小西應該是一位細心、成熟的女士……但當小西於今年七月底香港書展,蒞臨東蓮覺苑攤位與讀者交流時,筆者才知道「她」原來是一位男士!

筆者忍不住好奇,冒昧請問他為何改一個這麼女性化的筆名。小西說,他從八十年代開始寫作,當時許多文人都用一些文藝腔很重的筆名,他卻想取一個平易近人的名字,於是借用了《IQ博士》中一女角「小西」之名,順便和讀者開個玩笑。

小西先後於樹仁學院(當時還未成為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攻讀中國古典語言文學、社會學、哲學及文化研究,取得博士學位後,專事教研工作。學生時代,他於陶國璋老師「中國哲學史」的課堂中接觸到隋唐佛教,已有感佛理精深奧妙,但當時對佛法僅限於知識上的了解,還沒有信仰。「在那個年代,信奉宗教似乎是一件『失威』的事。」小西笑言。

後來,小西經歷失戀,想起佛法所說的無常與痛苦;加上往後的一些人生起伏,引起了他對宗教的嚮往。他曾接觸基督教,但最後還是覺得佛教比較適合自己。

學佛後,小西認為自覺性和自我觀察的能力增加了,為人處事也更放鬆;煩惱減少了,自心沒那麼容易被外境或情緒牽著走。例如有一次,他父親曾打算買卻沒有買的股票升值了,父親因此而懊惱「失去」了一筆可觀的收入;小西則說本身沒有買就算不上「失去」。雖然父親沒有聽進去,但小西明白,是佛法讓他能夠辨認出「自尋煩惱」的情況。

小西坦言,上述所謂「進步」,只是相對學佛前來說而已。佛法中有很多對治負面情緒的方便,但他不是每次都成功辦到。無論如何,佛法都為他提供了更寬廣和多元的思考角度。文史哲出身的他,早已觀察到世間的許多弊端,以往他會很無奈或忿忿不平,學佛後則懂得變換其他角度思考,也懂得安定情緒。他說:「問題沒有因我自己學佛而減少,但若被情緒控制,只會加深問題對自己的影響。」

佛門網出版小西新書《微閱錄》
佛門網出版小西新書《微閱錄》

「微閱錄」的文章談到不少世道人心的弊病,諸如互相欺騙的文化、扭曲的性別定型等。那麼,小西看到社會最糟糕的是甚麼?

「最糟糕的是貪心!人們往往被外在環境或自己的情緒牽制,過份自我中心,不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只希望別人跟從自己的想法,別人不願意則設法折服對方,即使對方不心服,至少也要令其口服。其實這些習氣都可以改變,可惜許多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問題。」學佛前的小西,覺得世局無法改變,學佛後則相信透過長期教育,有機會慢慢改善。

這就是小西從事教育的原因嗎?原來,他最初投身教育,是因為覺得與年輕人一起成長是有趣的事,學佛後才有藉著教育改變社會的想法。針對現代教育偏重知識而忽略精神價值的弊病,他在文化研究的課程中,特別開設一節「倫理學」,討論如何作出道德的決定。

很多人都批評現今香港的年輕人越來越差勁,關心時弊而且站在教育前線的小西也有同感嗎?想不到他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覺得過去和現在的年輕人都差不多,年輕人中也不乏學佛的,還表示很欣賞佛門網能以生活化、趣味化的形式吸引新一代。

「無論甚麼年代,年輕人總會有點反叛,希望從成規中為自我定位。現在競爭比過去大,較難出人頭地;但另一方面,現在可以掌握的資訊和工具更多。我常說,年輕人不要怕輸,錯了不要緊,只要『死不了』,不重蹈覆轍或能慢慢改進,就行了。」

小西對人對事的觀察和思考,確有獨到之處。

他的見聞及思緒,盡在「微閱錄」專欄。佛門網精選了其中若干文章,編成《微閱錄》一書出版,作為本年書展東蓮覺苑攤位的重點新書,派送結緣。即使您錯過了書展,仍可親臨荃灣弘法精舍,免費索取此書。更可定期於佛門網《明覺雜誌》在線閱讀其新作呢!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