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何须惧
上星期在客户的经理会议上,目睹经理们为了走不到货,互相指责,各人都把自己的错失归咎于他人。最终的结果如何呢?当然是没有把问题好好解决啦!
做错了事后,难道认错真的是那么可怕吗?为什么人们总是没有认错的雅量?正因为这样,这班经理并无进步,企业也因此而遭殃。
试问谁不犯错呢?没有犯错,何来进步?
话说有一个年轻人向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请教增进智慧的秘诀。
年轻人问:「智慧从哪里来?」
智者毫不迟疑地回答:「正确的判断。」
年轻人又问:「正确的判断从哪里来?」
智者答道:「经验。」
年轻人追问:「那么,经验从哪里来?」
智者回答很快:「错误的判断。」
想成为一位有智慧的人,必须要从错误中学习。每一次错误的判断,都会让人学到新的知识,更能掌握成功之道。
曾获一千零九十三项专利,成为世界纪录的发明大王爱迪生,致力于制造电灯泡的时候,有人取笑他说:「先生,你已经失败了一千二百次了!」
爱迪生回答:「我的成绩就是发现了一千二百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现在离开成功不远了!」
爱迪生的意思显然是说,抱着积极正面的心态,我们可以从错误中检视自己,汲取教训,获得啓发,迈进成功的目标。古语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故此,错误何须惧?况且,人们喜欢的是谦虚而会犯错的人,而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重要的是,有错必改;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自己有错时,坦然的承认错误,勇敢说一句「对不起,我错了!」,更讨人喜欢,利己利人。
最后,我想送上丹麦科学家、数学家、发明家、设计师、作家和诗人 Piet Hein 的一首着名短诗:
The Road to Wisdom by Piet Hein
The road to wisdom? Well, it’s plain
And simple to express:
Err
and err
and err again,
but less
and less.
通往智慧的路
通往智慧的路?嗯,很显浅
并且容易表达:
犯错
再犯错
并且再犯错,
但较少
再较少。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