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順、逆、流

按字面解說,「潮流」可被解作「潮代流向」,潮流不一定等於主流,但主流很多時都會成為大眾潮流。數十年前,當大家還利用書信傳遞訊息時,傳呼機的發明令生活變得更方便;當第一代手提電話「大哥大」面世時,擁有它的人感覺簡直高人一等。時至今日,手提電話已普及化,成為大家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它的功能已不單是電話,它更集電腦、相機、收音機於一身,甚至是潮流裝飾品。時代講求高科技,我們的生活也在追趕這科技潮流,從書信到電子郵件;從書本到電子書,從黑膠碟到MP3,電子世界快要淹沒人的生活了。

在科技的洪流中,電子產品發展的速度快得驚人,辛苦趕上,一不留神又被淘汰了。其實人生也如是,特別在資訊爆炸的年代,順應潮流似乎是生存之道的重要一環:在順流的環境裡,人的生存空間會大一點。試想想,當大家熱烈討論這齣電影,那種玩意時,假如你沒有跟著這個潮流,難免在人際交往中失去很多溝通的話題,形成「代溝」,嚴重的可能被社會淘汰。以工作來舉個例子吧,在這商機處處的社會裡,修讀農業的人能做甚麼呢?修讀商科雖不能保證一定有光明前途,但至少能在社會上有較多的工作機會和生存空間。

可是,順流並不等於隨波逐流,我們需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定位,主宰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步伐與生命節奏,而非被動「跟風」。須知道,即使是順著潮流走都可以把自己淹死,舉例說,若自己擅長在藝術方面發展,但為了順應「從商是最好」的主流,硬要期望自己成為商界鉅子,唸自己不喜歡的科目,結果當然吃力不討好。又如不少家長希望子女成龍,從小就為他們安排不同活動、興趣班等,盡用孩子的時間、精力,能力強的小朋友當然應付自如,但這種生活對能力較弱的孩子便會造成很大壓力。俗語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大浪淹至,哪管你是順流、逆流,你也處於危險狀態。因此,在知識型社會的大浪潮裡,我們需多一點了解自身能力與社會期望的差別,從中找出最合適自己的河流及流向,它既可是深的,也可是淺的;可是闊的,也可是窄的,因人各異。

「跟大隊」的心理正常不過的事,所以順應潮流是社會上大部分人選擇的生活模式,一是省卻了自己動腦筋的煩惱,二是減輕了向自身挑戰的壓力,建立安全陣地。逆流而上從來都是一件吃力的事,逆流需花費比正常更多的時間、力量,當中包括了體力、智力、財力,還需良好的心理素質,過程一點也不容易。雖不容易,但大自然就是有這一種具備逆流而上特質的動物,那就是三文魚!三文魚窮它一生的精力逆流游回出生地產卵,當中經過大瀑布、水閘也毫不懼怕,跳得全身破損也會堅持到底,產卵完成後,生命亦終結。有人會奇怪地問,隨便找一個地方產卵都是一樣,為何要千辛萬苦重回上游出生地?但三文魚的堅持就是為了完成生命中一個重要的使命—在出生的地方延續下一代的生命。

人生也是一樣。順流和逆流兩者間並沒有對與錯。只要信念堅定地向著有意義和使命的目標進發,逆流而上那又何妨?當中或會面對各式各樣的難關,但逆境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老師,正所謂「遇強越強」,困境是推動前進的燃料。當問題被解決後,驀然回首,便會發現自己大大成長了。因此,只要相信自己的信念,逆流也可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選擇。

有些人會慨歎「活在當下,身不由己」,但過程中我們是有選擇空間的,因為我們仍有能力選擇順流或逆流,甚至跳離主流,我行我素,問題是我們堅持與否!

作者簡介

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自1982年投身教育界,積極體驗不同的教學環境,致力研究特殊教育,對自閉症尤有心得。曾於不同大專院校任教心理學課程。於1993年創辦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為社會大眾提供教育及心理服務。著有《不打不罵教育孩子》、《用心教自閉》及《全腦開發九攻略—嬰兒腦力工程》等。相信努力幫助他人,也是自己修行的過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