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This is Hong Kong ——這就是香港,令人過目不忘

《This is Hong Kong》 是捷克童書作家、繪本畫家Miroslav Sasek (1916-1980)創作的“This is……” 城市旅行系列其中的一本。這個系列創作的開端,源於一次Sasek 去巴黎旅行期間,產生出創作城市旅行繪本的想法。後來,第一本書《This is Paris》於1959年出版,2004年再版時,由於跨越時間較長,城市面貌有所改變,便增加了一頁今日城市的補充資料。因此亦被稱為復刻版。《This is Hong Kong》初版於1965年,其復刻版於2007年推出。

那些依然熟悉的景物

Sasek在五十多年前繪制的香港圖畫,時至今日,仍有很多我們所熟悉的景物經久未變──來往於中環花園道與太平山頂的山頂纜車,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廉價的天星小輪和電車,依山而建的高樓大廈。天星小輪的碼頭雖然已經移了位,小輪的外觀與今天一般無二。彼時,往返於中環及尖沙咀的小輪成人票價是港幣2.20元(約為30分美金)。五十多年間,即使經歷了無數次通貨膨脹,天星小輪的船費依然未有改變[1]

在Sasek的圖畫中,你還能看到平民百姓最愛的茶餐廳和經濟菜飯;炒栗子、賣甘蔗的流動小攤;路邊的水果攤與海味店;窄窄的街道兩旁,傳統的店鋪招牌林立。在港島區穿行的電車,車身外印有「樂聲牌」和「三洋」的廣告。畫中德輔道西的街景如此熟悉,高樓旁邊是西港城,在屋頂角落西式的圓錐形建築式樣清晰可見。

在香港,民間信仰與傳統節日的氣氛十分濃厚,這在Sasek的圖畫中亦得以呈現:影響最大的三種東方宗教是佛教、孔教和道教。很多人家中供奉灶王爺。每到新春春節,人們說「恭喜發財」,放鞭炮、貼春聯、轉風車、買桃花、封利是。圖畫中利是錢十元一封,多年後亦未有大的改變。

在這城市,最現代的西方科技與傳統的中國方式一直並存。舊時在維多利亞城中的大會堂、酒店和銀行裏,會使用最先進的電腦(第一代第二代的電腦),以閃電般的速度為大企業計算利潤;在小商店裡,人們仍在使用傳統的中國算盤,計數的速度同樣飛快無比;香港的商業發達,老字號金鋪與新式運動器材商店毗鄰而居;香港的建築業迅猛發展,高樓大廈比比皆是,建築工人搭建起最傳統的竹棚腳架,在此基礎之上建造出西式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大廈。

圖畫中的香港與現實中的香港一樣,是一個充滿著魔幻色彩的地方。西方的現代與東方的傳統氣韻交織在一起,呈現出這座城市最為獨特的風貌。

那些日漸消失的景物

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在任何一座城市裏,有些景物會保留下來,有些則日漸消失。香港也不例外。圖畫中所繪的啟德機場、水上人、人力車等景物已經不復存在或變更了用途。

舊啟德機場是香港的一個傳奇,它位於香港九龍城區,自1925年正式投入使用,至1998年關閉時,共運營了七十三年。機場座落於市中心,周圍有眾多高樓林立,三面環海,只有一條跑道,因此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之一。那個時代的香港人,很多伴隨著啟德機場超低空起落的飛機成長,這段往事亦成為香港人珍藏的集體回憶。

香港的水上人以捕魚為生,在英治時代以前便有很多人一家生活在漁船上,逐漸開設了水上商店、學校甚至診所,形成了水上社區。後來,政府出於安全問題的考量,立法規定船艇不能用作居住用途,香港漁業發展亦日漸式微。Sasek圖中所繪的香港仔曾經是香港四大漁村之首,也是早年最大的水上人社區。水上人陸續上岸生活之後,圖畫中的水上人場景已不復再現了。

人力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當汽車尚未普及的時代,在亞洲很多國家與城市皆可見。香港人力車的鼎盛時期是在1920年代,彼時有超過3,000輛人力車。不過,在引進了出租汽車後,人力車亦日漸式微,1968年,政府停止向人力車發放牌照。1980年代以後,僅餘下少量人力車轉為以遊客為主要服務對象。有趣的是,香港目前尚餘一位持有人力車牌照的洪伯,他仍然堅持以拉人力車謀生活。不過,在Sasek圖畫中電車、的士、人力車一起出現在街頭的場景,今日再難得見。

在Sasek的書中,還繪有米行、地氈廠等具有時代特徵的景物。原來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米鋪遍及各區,其門面雖然簡單,卻有很多靚米出售。好吃的米飯通常要用不同的米進行溝兌,這種老式米行有溝米機,亦會根據顧客的不同口味進行調配。

書中有一幅圖畫是位於大埔的一間地氈廠。查找資料才得知這一間太平地氈是香港的老字號,亦是當時大埔區第一間工廠,半島酒店及英國皇室都曾選用過它的出品。早年香港工業發展迅猛,香港製造亦成為質量的保證。如今,太平地氈已不再是香港製造,生產線改設在南中國、泰國及法國等地,香港的工業發展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This is Hong Kong

作為一名旅行者,Sasek以自己的筆觸呈現對一座城市的印象。他筆下繪出了香港的自然風光與繁華景致。這城市,有山有海、有綠樹白雲,海面有船、岸邊有高樓。維港的夜景璀璨奪目,維港兩岸燈火闌珊。這城市,被譽為「東方之珠」。在他筆下,亦繪出多姿多彩的小人物以及人生百態。他觀察入微,在描述孩子們在學習上的壓力時說:“No wonder these school children look preoccupied”;他讚歎這城市有優質的服務和取之不盡的攝影題材。Sasek的每一幅畫作也值得細細研讀,成人讀者若仔細考證,對香港今昔或有進一步的認識與發現。

Sasek在書中還寫道: 「過去鴉片商人,海盜和颱風常常來拜訪這個海港。現在則僅餘颱風依然來臨……這裏每年有約57000個嬰兒出世。警察說一口英文。今天的香港有690萬人口,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是中國人,他們主要說粵語。」

那個時代的香港,空間與食水已經短缺,也有很多戰亂期間由大陸逃來的難民來一香港找工作,尋求庇護。香港因此執行了世界上最大的安置計劃,為超過五十萬人提供居室,當時的月租平均為美金兩塊五。  

回頭來看,這本圖畫書在開篇處介紹了香港的地理位置、面積以及陸續割讓給英國成為殖民地的實況。其中一段寫道:「五十平方英里的香港島,首都維多利亞城是該地區的中心,位於九龍對面。 兩地都被中國永久地割讓予英國王室。與中國接壤的新界和最大的島嶼大嶼山自1898年起租給英國。租約於1997年到期。[2]」書中有一頁圖畫,在羅湖關口,一邊飄揚著英國國旗,一邊飄揚著中國國旗。

那些看得見的改變,我們能在圖畫中找到。而看不見的改變,卻在每一個人的心裏。

This is Hong Kong. “That which enters the eye will never leave the heart.”

這就是香港,令人過目不忘。


[1] 中環至尖沙咀車費(成人)上層港幣2.7元,下層港幣2.2元(周一至周五),上層港幣3.7元,下層港幣3.1元(周六、日及公眾假期)。

[2] 英文原文:Hong Kong Island-50 square miles-with its city of Victoria, the capital, is the heart of the region. It lies opposite Kowloon. Both were ceded by China to the British Crown in perpetuity. The New Territories, bordering on China, and Lantau, the largest island, were leased to Great Britain in 1898. The lease expired in 1997.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