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九十載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寶覺校友李潔蘭、楊健思談「愛的教育」

寶覺學校的四位校友攝於東蓮覺苑,背景為寶覺小學:(左起)楊健思女士、蕭珍彩女士、李潔蘭女士、徐麗蓮女士。(圖:佛門網)

對東蓮覺苑創辦人張蓮覺居士而言,教育是非常重視的一環。她在《名山遊記》嘗言:「苟欲求佛法之振興,非廣興教育,造就人材,相與弘揚不為功。」蓮覺居士相信,「女子為國民之母」,她們若能接受良好教育,便會為家庭與社會帶來安定。事實上,早年香港社會普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可謂微乎其微。蓮覺居士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先後分別在香港和澳門開辦「寶覺第一義學」及「寶覺第二義學」,是為東蓮覺苑辦學的濫觴。九十載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從義學到女子職業中學,再演變至今天寶覺中學、寶覺小學、元朗寶覺小學共三所學校,碩果纍纍,歷代師生秉承校訓「慈悲博愛」的精神,以佛法教育生命、影響生命。

為慶祝東蓮覺苑辦學九十周年,苑方及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將於6月19日(星期六)舉辦一研討會,除了藉此回顧寶覺學校對推動香港教育的工作和貢獻外,亦會探討佛教教育在香港的發展和未來方向。研討會其中一個講題為「潤物無聲──寶覺愛的教育」,嘉賓講者是四位寶覺的舊生。在本文中,李潔蘭和楊健思兩位校友將分享這種「愛的教育」是如何啟發她們的人生。

李潔蘭(左)和楊健思(右)兩位校友談「寶覺愛的教育」如何啟發她們人生。(圖:佛門網)

寶覺全人育才點滴

李潔蘭退休前任職寶覺中學校長,所以我們都稱她為李校長。在自我介紹時,李校長告訴我們她全家一直都住在跑馬地,母親信佛,也認識江妙吉祥居士。「是江居士介紹我入寶覺讀書的。我是1949年入學,原來不經不覺已和寶覺結緣七十二年了!」

1991年寶覺辦學60周年開放日,李潔蘭校友與愍生法師(左二)、江妙吉祥居士(右二)及甄美莉老師(左一)合影。(由甄美莉校友提供)

五十年代初,寶覺學校為了擴充班級,由初中擴展至高中,曾舉辦多次賣物會籌募經費。李校長還記得就讀小三時(1951年),新校舍正式啟用。學校黃牆紅瓦,漂亮莊嚴,一直在她腦海留下難忘的印象。「能夠在這裏上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寶覺本來只有小學及初中職業中學,但因為擔心學生初中畢業,無法謀生,再擴充至高中。學校很愛護我們,希望我們學好一身武功,以便謀生,所以我們要修讀十八科,計有中文、英文、數學(幾何、代數、三角)、歷史(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地理、生物、佛學、簿記、打字、家政、裁剪、編織、烹飪、美術、體育。」如此看來,現今的學生可謂輕鬆得多了。不過放在當年的社會環境看,女子畢業後不一定能升讀大學,多數會選擇投身社會。學校特別強調實用性的商科與家政科,可謂顧及了學生的不同需要。

1961年,李潔蘭校長(後排右六)高中畢業。圖為寶覺女子職業中學高中第三屆畢業員生合照。(由寶覺學校提供)

1961年李校長高中畢業後,入讀羅富國師範學院。1963年李校長又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於是上午上課,下午去教小學。1968年畢業後,又入讀研究所,都是以優良成績畢業。當年要找中文科教席並不容易,而且中學校長多數是洋人;但由於李校長在寶覺學校學到「如要成功,必須全力以赴」,便聘請了交換生訓練英語的口語能力,以應付面試。結果在1970年李校長獲得津貼中學中文科教席。其實該校刊登廣告一個多月仍未找到合適人選。因李校長在寶覺學校有修讀高級簿記及會計,該校請李校長時,除了要她教授中文科外,還要幫忙開辦商科班及職業班。結果該校不但中文科成績好,簿記的公開考試亦成績斐然,一時間聲名鵲起。

1977年,時任校監羅文錦夫人及校長覺岸法師邀請李校長回母校服務。李校長因心懷感恩,便答允了。及至2000年,學校搬到將軍澳,兼收男生,並改稱為「寶覺中學」,李校長遂獲委任為新校校長。自委任後,李校長便要承擔開拓之工作,舉凡學校之發展計劃,培育學生之方針,都需審慎訂定。由於寶覺歷史悠久,校風純樸,很快已成為受歡迎之學校,且求學者眾。

1968年,楊健思校友小學畢業。圖為寶覺女子職業中學暨附屬小學第二十七屆畢業員生合照。(由受訪者提供)

入讀寶覺命中註定

至於楊健思校友,1968年寶覺小學畢業後,就轉到一所英文中學升學。大學畢業後,於教育界任職多年。退休前,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香港教育研究所課程主任及兼任講師,亦曾在寶覺中學任中文科顧問。「我雖然在寶覺只讀了六年,但這段經歷可說是命中註定。」楊女士入讀寶覺的因緣是二戰期間,香港為日軍佔領,她的母親到東蓮覺苑避難,一直很感恩得到苑方的庇護。「還記得每逢星期日,我都會跟隨母親到苑做晚課,於是便和寶覺結下更深的緣分。」

對楊女士來說,其中最難忘的是上英文課。「要感謝趙麗琼老師,她在我們五、六年級時,已經把所有英文文法都講授清楚。 老師循序漸進、有系統的教學方法,讓我在入讀聖保羅男女中學後,英文科的表現備受肯定。」除此之外,中文科的老師又要求她們背誦古文,如《陋室銘》《春夜宴桃李園序》。可見寶覺學校對學生的要求頗高,一般學生畢業後都擁有扎實的中、英文程度。

2015年楊校友與一年級班主任謝忍之老師合影。(由受訪者提供)

浸潤人心,無聲無息

在這次研討會中,幾位校友將講題訂為「潤物無聲──寶覺愛的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世人常借用杜甫《春夜喜雨》這兩句,比喻老師春風化雨、默默薰陶,不著痕跡。

「我的祖母是舊時代的人,還記得她仍是纏足,也是她堅持要我讀寶覺小學。她說,讀書不外乎學會做人而已,要學便學習『慈悲博愛』的精神。現在我當然對這個校訓有更深刻的理解──博愛就是愛眾生,將屬於自己的東西無私拿出來與他人分享。」藉著這次機緣,楊健思得以和校友聚首,往昔美好、感動的回憶一湧而上,才發現原來寶覺學校多年浸潤人心的教育,竟是無聲無息。在不知不覺間,讓她們的價值觀、人生思想得到啟發。「我會說這是愛的教育。所以我們共同議定,以此作為講題。」

正如李校長在分享期間多番強調,東蓮覺苑辦學,從來不只是為教育這樣簡單。「我們的老師不是只懂得傳道、授業、解惑,是解困。記得有同學因家庭狀況關係,交學費也有困難。於是她跟時任苑長林楞真居士說,母親今後不能再讓她上學了,她要離校去社會求職,幫補家計。怎料林苑長著她不用擔心:『你搬來東蓮覺苑住,我們會幫助你,供你上學。』這位學生最後更當了教師。」九十載轉瞬即過,然而兩位校友都同意,寶覺「慈悲博愛」的校訓,將會永續,啟發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東蓮覺苑辦學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日期: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時間:下午2:00至6:15 (HKT)

語言:廣東話和普通話

地點:香港大學 及 網上平台

* 擬現場參與的朋友,請於網上登記。由於座位有限,將以抽籤形式分配現場參與名額。抽籤結果將於6月10日或之前經電郵公布。

 * 講堂地點等將經電郵通知中籤者。

嘉賓講者及講題 (排列不分先後) ​

佛教聯合會與香港佛教教育

講者:演慈法師  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

寶覺義學與三十年代的香港教育

講者:丁新豹教授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

佛教育才搖籃 — 弘法精舍

講者:李焯芬教授  東蓮覺苑董事會主席

網絡教育與佛教教育的展望

講者:淨因法師  寶蓮禪寺住持

東蓮覺苑與香港佛教教育

講者:僧徹法師  東蓮覺苑苑長

港大佛學研究中心對佛教在香港的影響

講者:衍空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創辦成員及高級院士

潤物無聲 — 寶覺愛的教育

講者:李潔蘭女士、徐麗蓮女士、蕭珍彩女士、楊健思女士  寶覺校友 ​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