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他是釋迦牟尼欽定的繼任者,將在未來下凡降生修道成佛,普渡眾生。他的名字是彌勒佛,這要從樂山大佛說起⋯⋯

四川樂山大佛
四川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是一座甚麼佛呢?它不是世尊佛陀,不是阿彌陀佛,而是彌勒佛。

彌勒佛在大乘佛教中有三個截然不同的形象。第一個是交腳倚坐式「彌勒菩薩」形象(cross-legged seated,即兩腿下垂相交於座前);第二個是善跏趺坐式「彌勒佛」形象(pendant seated,即身體端坐於座上,兩腳自然下垂);而第三個則是以布袋和尚為依據的「大肚佛」形象。樂山大佛是唐代時期的彌勒形象,處於從西來的交腳菩薩像漢化成大肚佛的中期階段。

彌勒,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漢傳佛教相信彌勒是釋迦牟尼欽定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下凡降生修道成佛,普渡眾生,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所以彌勒佛又稱「未來佛」。

根據大乘佛經記載,彌勒菩薩於佛陀時代出生於印度天竺大婆羅門家庭,名「阿逸多(Ajita)」,本是世間凡夫俗子,其後皈依釋迦作其弟子,因為聰慧超群,悟達至深,最後成為眾大菩薩之首佛。彌勒先於佛入滅,上生「兜率天(Tusita Heaven)」。兜率天是彌勒淨土,欲界的第四層天,那裏 的一天相當於地球的四百年。彌勒正於兜率天為諸天演說佛法,經過四千歲後(即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將下生人間,出家修道,廣傳佛法,並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舉行三次傳法盛會(又稱「龍華三會」),度化廣大有緣眾生,令他們開法眼智,證阿羅漢果,脫離生死輪迴。

中國的彌勒信仰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發展至巔峰狀態。早期的彌勒是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雕塑或繪製。根據《彌勒上生經》塑造的彌勒形象為「菩薩相」,彌勒菩薩身著菩薩裝,一般是交腳而坐,常作的手印有轉法論印或無畏印,表現的是彌勒在兜率天內院說法的形象。這種交腳倚坐式的彌勒像受西域健陀羅文化影響,為十六國時期彌勒形象的主要特徵。

五世紀初北涼時期莫高窟第275窟交腳彌勒坐像
五世紀初北涼時期莫高窟第275窟交腳彌勒坐像

根據《彌勒下生經》塑造的彌勒形象則為「佛相」,表現的是彌勒將由兜率天下生人間,接替釋迦牟尼佛進行教化,由菩薩變為未來佛,採善跏倚坐之姿,右手作說法印,表現的是彌勒於龍華樹下成道以後宣說佛法解救眾生的形象。這種善跏倚坐是唐代彌勒佛圖像最重要的一個特色。

唐亡以後,彌勒信仰出現了變化,許多民間秘密宗教假借彌勒佛出世而造反叛國,使得彌勒信仰受到了歪曲和誤解。這個時候,民間流傳著當時的布袋和尚乃彌勒轉世,於是開始出現了一個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了。有些寺院開始供奉大肚佛(或稱笑佛、歡喜佛),這是彌勒佛的另一個形象,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達觀豁朗,學習包容,例如四川峨嵋山靈岩寺有一副令人回味無窮的對聯,寫著: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直到宋代,布袋和尚式的和藹慈祥、滿面笑容、豁達大度、坦胸露腹的彌勒像已普遍流行起來,以至於早期的彌勒圖像漸為眾人所遺忘了。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