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心慧法師 利己利人的菩提精神

有人曾形容心慧法師是佛門的女中豪傑--澳門佛教總會副會長、菩提禪院理事長、香港寶蓮禪寺秘書……法師三歲開始已經接觸諸位大德,見證寶蓮禪寺四任方丈的德慧。在佛教界成長,一路走來,她自言是幸運,也感恩眾緣成就。

早前赴澳門,感恩法師安排我們參觀菩提禪院旁的菩提社會綜合服務大樓,分享她心目中的菩提精神。訪問當天,大樓裏的一群老友記,正在埋頭準備燈籠及利事封。法師跟幾位八、九十歲的院友打成一片,樂也融融。認識法師的朋友,都知道她港澳兩地奔走,很多時候每天只睡得三數小時。原來那天早上她一到澳門便趕來大樓,除了接受訪談外,更重要的是她心繫一群老友記及年輕人。

菩提禪院旁的菩提社會綜合服務大樓,是一個舒適溫暖的家,無論是青少年還是長者都能在身、心、社、靈方面得到全面的照顧。
菩提禪院旁的菩提社會綜合服務大樓,是一個舒適溫暖的家,無論是青少年還是長者都能在身、心、社、靈方面得到全面的照顧。

一屋的菩提精神

菩提社會綜合服務大樓可説是心慧法師的心血所在。縱使政府鼓勵長者不要依賴入住院舍,她和澳門佛教總會會長健釗法師的心願是,盡量爭取預留一整層給健康的長者,為他們建構一個舒適溫暖的家,務求讓他們在身、心、社、靈方面得到全面的照顧,除了生活質素有保證外,亦感受到尊重及關懷,讓其活出尊嚴。「有時長者缺乏關顧,往往就此鬱出病來。他們需要活動空間,我們則為他們製造多一點正能量。」

此外,本著「菩提精神,服務社群;慈悲喜捨,利己利人」的理念,青少年也是大樓的重點關顧對象。因此大樓特設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培育年輕人的獨立能力,發展潛能。從各種興趣班到健釗法師倡導的幼童軍,在在揭示兩位法師將佛法應用到生活當中,使年輕人得益的發心。「我們鼓勵年輕人和大樓的長者交流,讓他們學懂和家中及身邊的長者相處,增進家庭關係。」期間多次見到法師和小朋友的互動,她認為與其依書教授五戒十善,倒不如讓他們盡快掌握善、惡觀念。「那些有宗教章的幼童軍都對自己能考到十分自豪,每當問知不知道戴著這個章代表甚麼時,他們都會說,要做個乖學生,不能頑皮。我認為這種方法比單純傳授知識來得要好。」

營辦如此規模的院舍,毫不簡單!有院友辛苦進來,卻只住了一天便得退院;有的則因患了傳染病,礙於規限,不能讓他們住院。幸好澳門人情味重,心慧法師指她多數會先為院友解決疑難,之後才向政府及相關機構補回所需文件,總之是一切以眾生利益為先。「你別看現在樓高九層這個樣子,最初政府規限院舍不能多於三層,後來經我們遊說,由三層加到六層,再加到九層,終於發展到這個規模。現時每逢社福團體來考察、交流,都會首推大樓,這都是大家努力的成果。

隨順因綠  意志為堅

談到跟澳門的因緣,法師説, 香港回歸不久,澳門亦準備回歸,佛教及內地政界人士認為有必要籌組一佛教協會,澳門佛教總會便應運而生。由於長期協助健釗法師處理法務,心慧法師在澳門的時間日漸增多。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數由心慧法師一力包辦的 《澳門佛教總會會刊》(前身為《澳門佛教》),撰稿採訪、編輯、美術設計、排版,全部由她一手完成,這份魄力,真是難得!「記得第一屆世界佛教論壇舉行,每晚會議完結後我都會立刻撰文介紹各與會者的論文報告,後來集成一本多達一百頁的特刊,當時算是很難得的了。」法師辦事喜歡親力親為,只是後來因為心力都集中在服務大樓上,又考慮到環保問題,會刊由實體改為網上,她也慢慢淡出編務工作。

心慧法師至今仍保存每一期《澳門佛教》,那可謂她多年的心血。
心慧法師至今仍保存每一期《澳門佛教》,那可謂她多年的心血。

澳門佛教總會定期舉辦共修會及法會,除此之外亦會主動外展接觸不同社福團體,讓當地人更了解澳門佛教的發展。「以往是各自修行的年代,彼此不清楚在做什麼工作,現在有了總會,溝通加強了,大家更團結了。」 法師喜見近年澳門人對佛教更加關心,例如數年前迎請佛頂骨舍利到當地,參觀人次高達十萬!扣除外勞人口,四十萬在地居民,比率是四分一。「他們即使不是佛教徒,但至少是尊重佛教,怎能教人不雀躍?」 她強調澳門宗教氣氛特別和諧,互相尊重--天主教代表會和佛教代表一同灑淨、上香、跪拜,香港這樣情況則絕無僅有。說到底,兩教都以服務社群為重任,自能理諒包容。

去年寶蓮禪寺舉辦佛你跑,健釗法師聯同心慧法師推廣恆常運動的概念,通過接觸不同熱愛跑步的人士,雙方都增進了了解;尤其是一般人總覺得法師是高高在上,遇有事情也不太敢請教。「其實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很高興能有不同渠道,把佛法帶到各個層面。眾生根器各異,故此才有八萬四千法門,要如何和他們接近,是大眾要好好思考的課題。」

不說不知,其實法師傳統文學的素養頗為深厚。每逢寶蓮禪寺有方丈往生,輓聯及訃聞都由她撰寫。自少便跟老先生誦讀《古文觀止》,開始培養根基,又因親近大德的關係,早在中學時期便已有釋經判教的經驗,即是面對千多觀眾,仍能揮灑自如。法師的記憶力更是出名的好,擔任司儀時從來不需要拿稿在手,問她如何做到。她說,只要用心便成了!法師更把這種本領用到和院友及職工身上--沒有一人是她不認識的。只要看過一次他們的資料,便能銘記於心,方便日後溝通交流。

擔當理事多年,法師的心得是,隨順因綠,自然會走出一條路來。她是女法師,卻又兼具多為男性身上所有的魄力。正想提到法師堪為佛教女性在現今時代的前進發展下了一個重要的註腳, 誰料她說:「我從不以男性、女性的二分法來分判。寺院有四十八個職位,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擔當文職者是否必然比武職者優勝? 恐怕也不盡然。即使打坐多好,也需要吃飯,也需要有人打掃禪堂。」 法師經常跟身邊人分享,不管多忙,只要做的事是自己所樂意的,都不會感到疲倦。「意志力非常重要,這和體能無關,只要是你認為是有意義的事,再辛苦也能撐起!」 法師也寄語大家,有能力的時候,便盡量去做。

心慧法師原籍是廣東省順德人,1963年出生於香港。自幼在佛教家庭中長大,所以順利成章,小學、中學都在佛教學校就讀。

就讀中學期間,修讀佛學專修班三年。跟隨源慧、寬如、寬如法師學經,其後研讀楞嚴經講習班兩年。1987年5月取得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六月禮上覺下能法師出家。秋期在大嶼山寶蓮禪寺,求受三壇大戒後於藏經樓,閱讀藏經三年,主管藏經樓事務和寶蓮禪寺秘書。

為了紀念及報答恩師源慧法師,曾編寫大悲心咒懺法講記、八大人覺經講記、維摩詰經講記等等。並曾於香港沙田大會堂作「生命的探究」公開性之講座三天;及香港佛教聯合會中學作專題性之講座。

寶蓮禪寺天壇大佛開光後二年,就隨健釗長老轉到澳門菩提禪院,服務常住,來澳後出版澳門佛教雜誌兩年,澳門佛教總會成立後,就一直擔任主編,每期以不同筆名發表文章。於香港每年經常往佛教中學為學生作專題性的佛學講座。曾應邀到澳門普濟蓮峰學校,每星期為小四至小六的學生主講佛學四年。每年澳門菩提之旅靜修營擔任講師或導師之職。代表澳門出席世界佛教論壇並發表論文。

現為澳門佛教總會副會長、澳門佛教總會青年委員會總監、菩提禪院理事長、香港寶蓮禪寺秘書、香港南天竺寺監院、世界佛教僧伽會福利組委員、澳門善明會顧問、澳門光煇歲月同學會副會長、澳門盆栽協會名譽會長、澳門文化藝術學會榮譽會長、澳門敬老總會監事長等職。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