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我們住在贍部洲──修行解脫方為上

古印度的「世界地圖」:中央是須彌山,四方為四大洲,每個大洲左右各有一小洲。
古印度的「世界地圖」:中央是須彌山,四方為四大洲,每個大洲左右各有一小洲。

藏  文:འཛམ་བུ་གླིང་།
羅馬拼音:dzam bu ling (dzam讀如「暫」。)
漢文意譯:世界

筆者曾介紹藏語中「世間」稱為འཇིག་རྟེན།(jig ten),字面意思是「壞滅的所依」;[1]此外,藏語中還有「世界」一詞(藏語「世間」與「世界」的差別,與漢語相似)──འཛམ་བུ་གླིང་། (dzam bu ling),或簡稱འཛམ་གླིང་། (dzam ling),字面意思是「贍部洲」。

「贍部洲」是甚麼東東?原來,古印度人相信,世界中央是巍峨的須彌山,須彌山四面環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分別是:

‧東方:東勝身洲,此洲土地廣大,人民身形殊勝,故稱勝身。

‧南方:南贍部洲,此洲有一棵巨大的贍部樹,因以為名。

‧西方:西牛貨洲,此洲多牛、多羊、多珠玉,以牛作貿易而得名。

‧北方:北俱盧洲,俱盧意謂「勝處」,四洲之中世俗果報最勝,故名。此洲人民壽命綿長,樂多苦少,但也因此不思解脫。即使佛陀出世,必不生此洲,若人投生於此,被視為「八難」或「八無暇」(八種沒有空間接觸佛法的情況)之一。

日、月、星辰都圍繞著須彌山運行,普照四大洲。四大洲周邊各有二中洲與五百小洲,大洲和中洲都有人居住,小洲則不一定。

其中,南贍部洲就是我們所居住的空間。除了說是從此洲獨有的贍部樹(又譯「閻浮」,乃梵語jambu之音譯)立名,也有謂從贍部樹下海底所出之贍部檀金(又稱閻浮檀金、勝金)立名。傳說贍部檀金是十分優質的黃金,因此一部藏文典籍讚頌紅度母(觀音菩薩的化身之一)身相道:「贍部黃金珍珠等等之、頂飾耳頸手足作莊嚴;髖骻腰間乳間以花鬘、紅蓮嚴飾尊前我禮讚」。

古印度這種世界觀,明顯不合現代的科學觀察。學者認為古印度人把喜馬拉雅山理想化為須彌山,贍部洲正是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邊的印度半島;北方俱盧洲此一樂土,則反映了印度人對雅利安族故鄉的懷念。

對於贍部洲的確實位置,主張是印度、亞洲或整個地球的都有。印順導師《佛法概論》指出,有關四洲的描述,與古印度周邊地區的情況相符,將之定位在印度比較穩妥,但我們無須過份執著要深究這題目,因為「佛陀為理智的、道德的宗教家,有他的中心工作,無暇解說天文與地理。佛法中的世界安立,大抵是引用當時的傳說。如要為這些辯說,那不但不能會通傳說,而且根本違反了佛陀的精神。」

須彌四洲之說,在佛陀以前已經存在,他只是隨順當時的觀念。事實上他要教的是解脫之道,根本沒必要與時人爭論地理知識。何況,佛陀開示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存在,也在《華嚴》等經內提及他方眾多國土,顯示他洞悉宇宙的實況,只是這與個人修行無直接關係,不須解釋太多而已。

《箭喻經》正正表現出佛陀此一現實精神:經文記載有人向佛陀問了一堆形而上問題,堅持若佛陀不詳解便不隨之修行;佛陀只是回答,若有人身中毒箭,堅持要查明誰人射箭、弓和箭的質料、製箭者的背景,之後才願拔箭求醫,那麼真相還未大白之前,他必已毒發身亡。

同樣地,我們身陷輪迴苦海之中,外受地水火風威脅,中受生老病死逼迫,內受五毒煩惱煎熬,當務之急是致力修心修德,培養慈悲智慧,以求解脫生死。佛經記載,南贍部洲住民能修善行,故有佛降生,於出世間法層面比其他三洲更殊勝。若非過往生曾積集一定的福德善緣,今生絕不可能生於佛法流傳之地,故我們更應珍惜修學佛法的機會。若虛耗此生,未來生即使不墮惡道,也不一定可再生南贍部洲。

無論如何,現代藏語中以「贍部洲」表示整個世界。世界性的組織或活動,名字中有「世界」的,藏語多以dzam ling對譯,例如「世界杯足球賽」稱為dzam ling bum pa’i kang tse po lo’i dren dur (贍部洲杯足球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保育本土語言的「世界母語日」稱為dzam ling yum ke nyin (贍部洲母語日)。試想像,若漢語也把「世界」和上述詞語講作「贍部洲」,是多麼的有趣!


[1] 〈世間終須壞滅?〉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