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我的香港夢:平衡發展

以經濟掛帥的香港,只懂摧毀式的城市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夢想這種失衡的城市發展得以扭轉過來──香港的重要地標不會再被清拆,碩果僅存的地標與其背後的歷史文化得以保存。不知是哪些聰明權貴構思出重置這一「高招」來,大條道理,說什麼平衡發展與保育,以為透過重置天星碼頭鐘樓或皇后碼頭等便能達到目的,是荒謬的。只有原址保育方可保留歷史地景,突顯其歷史和文化價值,呈現昔日情懷,起到懷舊的作用。期望政府不再用重置的方式來「保育」。

毀了容後再化妝的城巿徹頭徹尾失了真,也令香港的本土文化和歷史支離破碎,這確實是香港的災難。

無人能否定,重建舊區理所當然;可是,新與舊、先進與原始、國際與本土之間的多元互動亦不能忽視。保留舊區的風貌和人情味是有必要的,例如讓街坊小店得以生存。如今,新區的建設與新型住宅、商場一式一樣,裝修豪華,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租金暴增,加重了普羅大眾的負擔。事實上,舊區內的居民互相認識,和睦共處,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進而發展出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毋庸置疑,舊區是草根階層做小生意的好地方和孕育本土意識的搖籃,也為中下階層的經濟生活和人文傳承提供了沃土。除此之外,大部分人回味的是舊區那份街坊鄰里的人情味、個人故事及社區歷史。

香港習慣將舊和殘破的樓宇拆卸重建,忽視當中人與社區的關係,把原本富人情味的社群關係殺個片甲不留。遺憾的是,我們現在都是生活在由大地產商規劃的社區──保安嚴密、附設豪華會所,表面富裕,心靈卻貧乏。香港的舊區應該持續平衡發展,希望政府臨崖勒馬,放大澳、深水埗、華富邨等地方一馬,千萬不要再讓那些僅存的「人情舊區」,任由發展商開發圖利。

我夢想香港的發展再不會建基於犧牲公眾空間、綠化地帶、空氣質素之上。相信許多香港人跟我一樣,渴望更多的公共休憩空間、更寬濶的綠化地帶、更好的空氣質素,而不是更多的消費場所。現在很多高度現代化的社區,連基本的空氣流通及節約環保都做不到位。大家可能也聽過病態建築物症候群 (Sick Building Syndrome) 一詞,它被用來形容建築物影響身體健康的現象──由於室內空氣欠流通,造成二氧化碳、懸浮粒子和一些不良化學物如甲醛 (HCHO) 及揮發性有機物 (VOCs) 積聚過多,不少人的健康因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和諧的社會來自和諧的空間,我夢想香港的建築物能體現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的關注。通過降低發展密度等方式,可以創造和諧的空間,讓人呼吸清新空氣。

城市規劃當然需要重視經濟效益,但忽視保育、環保、節能,以及感性因素,社會就會嚴重失衡。保育的英文 “conservation” 可能不夠精準,但中文的意思很貼切,既要保存,也要孕育,即發展;換言之,不應該封存不動、完全不改,而是保育與發展兼容並行。概而言之,越喜愛香港,就會越有這個夢想:發展與保育一定要平衡共存!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