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抄經原來有這十種功德利益,還能讓你培養慈悲和智慧──僧徹法師談抄經的功德及意義

當日參與講座的法師及信眾的合照
當日參與講座的法師及信眾的合照

《法華經.法師品》:「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蓮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為何書寫經典會有如此這般的功德呢?佛慈淨寺於今年的書展舉行「抄經功德的意義」講座,住持修岸法師邀請僧徹法師為大眾開示。

講座前,聽眾先書寫「南無阿彌陀佛」以靜心。僧徹法師表示:「書寫佛號與抄經的意義是一樣的,兩者能令我們的心靈平靜。」法師更指出:「在抄經的當下我們要明白一句句經文的意義,而書寫佛號也需要阿彌陀佛的功德、願力。」此外,法師還開示如何抄經,為何要抄經,以及抄經的功德。本文為該講座的內容節錄。

甚麼是抄經?

「抄經是指抄寫佛教經典,古時又稱『寫經』。」僧徹法師表示以往抄經法門之所以盛行,部分原因跟經典稀有有關。「五、六十年代,老前輩們想受持經典是不容易的,他們需要向人暫請經典,然後再抄寫,以便受持。」隨著科技的進步,現時印製經典已甚為方便,經典不但不再罕有,甚至出現了「印經泛濫」的現象。法師笑說:「有些人讀誦了經典而生起歡喜心,於是發心印製、流通經典,希望其他人也能受益。」這種發心是非常好的,不過法師建議印製經典亦要配合實際情況。「現時我們印製經典應有所取捨,不妨先了解看看有沒有人想受持,尤其現在是網絡世界,我們幾乎可以在網絡上,找到我們想要受持的經典。如果沒人想受持而又印製過多,經典的流通量雖然廣,但恐怕也會變成『藏經』──被藏起來的經典。」這便與流通的原意相違背。

僧徹法師帶領大眾稱念佛號及開經偈
僧徹法師帶領大眾稱念佛號及開經偈

網絡的便利和印刷的普及,令我們更輕易地接觸到經典。然而,這種便利卻衍生出一種錯誤觀念,以為「經典的出現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容易獲得而不珍惜經典。「方便嘛,於是我們便不會及時去閱讀師父們介紹的經典,總覺得『到時才算』。」這樣對待經典的態度與過往的大德是有所不同的,「過往的前輩們對經典十分珍惜,他們會抄寫經典,並在抄寫的過程中,培養慈悲與智慧。當我們培養了慈悲和智慧,我們才能懂得以歡喜心,去對待生活上、工作上的人事物。」法師續說:「所謂的『歡喜』,就是指我們的心能包容、歡喜地接受別人給我們各種無常的對待。」當然抄經只是其中一種培養慈悲與智慧的法門,法師亦表示,大眾亦可透過「禮佛、誦經、內觀──息止外緣的時間等等的法門,去培養慈悲與智慧。」

為何要抄經?

從上面僧徹法師的開示,我們知道「抄經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的心安住,而且能培養我們的慈悲和智慧」。慈悲與智慧是一種內心的光明,「而這種光明會經由內顯而發於外,當我們的內心擁有光明,自然而然在行為上、語言上,我們都會合乎威儀。」

修岸法師介紹是次活動的緣起
修岸法師介紹是次活動的緣起

「威儀代表戒,許多人聽到『戒』或『持戒』便會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沒去做到而犯戒,因而不去求受五戒。」法師表示:「事實上,假如我們想成為一位佛教徒,我們就必須受持戒律。」這觀點乍聽之下,像是一道門檻,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難以企及。然而,法師提醒我們,戒律其實是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努力學習的,「佛教重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裏的『止惡行善』,是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學習的,這是一種基礎。當我們進入佛門學習佛法,我們以這個基礎,再進一步深入,達到『自淨其意』,這便是佛教的特色。」

法師進一步解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共存的,也就是說,不管是學佛的,或不學佛的,都要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佛教不共於世間法的地方是『自淨其意』。」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自淨其意呢?法師建議──煉心。「這個『煉』是『火』的偏旁,不是『系』邊的『練』,因為煉心所包含的包括順境及逆境。無論順境或是逆境,我們都要當作是學習旳因緣。那些不好的因緣,佛教稱之為『逆增上』。我們常常會抱怨自己遇上不好的因緣,並企盼自己能夠遇到好的因緣,這是人之常情。而從佛教的觀點來說,我們想要擁有好的因緣,就必須先要去種下善的種子。」

「抄經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的心安住,而且能培養我們的慈悲和智慧。」僧徹法師表示。
「抄經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的心安住,而且能培養我們的慈悲和智慧。」僧徹法師表示。

如何抄經?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抄經呢?僧徹法師建議:「我們在抄經時,不要計較自己字體的美醜,應該先念誦經題,譬如抄《心經》時,我們應先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然後再慢慢書寫,因為我們要明白經題,才會容易投入,乃至深入般若智慧。

「當我們明白經題的意思,便能掌握經典的旨趣。」法師繼而引導我們如何思惟法義,以便有助我們於生活中實踐佛法,「《心經》的經題是有關智慧,我們於是要問應怎樣去培養這智慧,以及為甚麼要培養智慧。經文中講到『度一切苦厄』,這是佛陀設教的宗旨,也就是說,我們培養智慧是去轉化我們的煩惱。那要我們如何去度苦厄呢?經文說需要照見五蘊皆空。我們再進一步問,應怎樣才能照見五蘊皆空?平常的照是照美的,不是照醜的,但是佛法裏頭的觀照,就是把自己不好的東西給照出來,然後再歡喜地將它們處理。

信眾正聚精會神地抄寫佛號
信眾正聚精會神地抄寫佛號

「許多人一聽到『處理』,總希望能快速解決,然而只求快速則往往會為自己帶來傷害,譬如臉上長了暗瘡,我們總是希望儘快把它處理掉,於是就擦藥膏,類固醇越高效果越快。不過類固醇多少是會影響健康的,當下可能我們不會察覺,但是日積月累是會影響的。當我們知道這樣的事實,我們便不會去使用它,因為它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以及防礙我們的修持。那麼,我們要怎樣斷除呢?這必須要透過修持。」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法師表示:「要照見五蘊皆空,必先要從照顧、觀照自己的心念開始,譬如說我們可以透過抄經、念佛照徹自己的五蘊,再慢慢將自己的習氣、煩惱挑出來。」

僧徹法師再以妙蓮老和尚的修行方法為例,說明藉由念佛來觀照心念:「老和尚有『六度念佛』,而六度念佛的最後是不用聲音的,這不是給我們休息用的,而是讓我們去觀照自己的念佛──怎樣從念佛到與念佛的功德相應。當我們有了念佛的功德,要學會與大眾分享這功德,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們慢慢培養一顆廣大的心,也就是菩提心,覺的心。」

「我們抄寫『南無阿彌陀佛』的道理是一樣的,首先我們要明白它的內涵,『南無』指皈命、歸依。皈依誰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甚麼意思呢?無量光、無量壽。我們依止阿彌陀佛學習,並專念受持,這能使我們的心獲得一種無聲無色的潤澤。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修持法門,能讓我們心心相應,化合為一,沒有分別。相反,如果我們心心不能相應,就沒法達到言行一致,便會心生煩惱。」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佛法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皈依阿彌陀佛,等同皈依一切諸佛菩薩,諸佛菩薩都是我依止、學習的對象,是讓我們生命圓滿的聖者。所以,修岸法師以抄寫六字洪名,讓大家皈依一切諸佛菩薩,這是極具殊勝的因緣。」

僧徹法師生動的表達,令聽眾會心一笑。
僧徹法師生動的表達,令聽眾會心一笑。
抄經功德及意義講座亦有不少年輕人參與
抄經功德及意義講座亦有不少年輕人參與

抄經的功德

最後,僧徹法師簡述了弘一大師說抄經的十種功德利益:一、往昔罪障悉皆消除。法師以「因緣」的原理,指出了當中的關鍵:「在抄經的當下我們調整了身心」,這可使我們的身心安住於善法中,而不與惡法相應;「當我們能以那樣的身心去對待事物,不讓外來的因緣影響自己,這便能悉除往昔的罪障。」

二、不受三災八難。所謂「『三災』是指風災、火災、水災;而『八難』則是指八個難以修學或見聞佛學的地方,譬如『邊地難』指的就是不能見聞佛法。我們有那麼好的因緣接觸佛法,能不受這三災八難之苦,真要感恩前人共同的祈求。」

信眾專心一意抄寫佛號時散發出寧靜的氛圍
信眾專心一意抄寫佛號時散發出寧靜的氛圍

三、咸蒙法益。「以抄寫『南無阿彌陀佛』為例,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當我們的心中能夠存有光明,在行言上,我們才能夠以歡喜、愛語等顯發這種光明的功德,如關顧身邊的人。這關顧的心,便能相應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所以抄經、佛號,都能令我們蒙沾法益,相應佛法的殊勝。」

四、夜叉、惡鬼都皆不能侵。「乍聽之下,這好像很神怪。其實我們心裏頭有許多的魔、夜叉、惡鬼,或者正受煩惱困擾的人看起來也像是夜叉、惡鬼一樣,但當我們能專念受持抄經,培養心的堅固,我們便不會受這些夜叉、惡鬼影響。」

五、心得安穩、日夜吉祥。「當我們守護自己的心時,心便能夠安住,所以在在處處、日夜,無論是大雨、颱風或是猛的太陽,我們都會感覺得溫和。面對這些無常境時,一般人總是擔憂,對它們束手無策。那麼,我們應該以甚麼樣的策略對治它呢?佛法的策略就是:戒、定、慧。如果我們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我們能自淨其意,專念受持、抄經、念佛、讀經(定),然後依定發慧。有慈悲和智慧,在面對人事的無常時,心才能安住。」

六、至心奉法,衣食豐足。「『至心』是指『一心』,意即沒有分別的,專心受持。我們需要面對生活,衣食住行的豐足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相反,當我們為衣食住行而憂愁時,身心便會有許多不合理的想法,這會導致家庭不睦,朋友之間也會發生矛盾和衝突。」

七、福壽綿長。「我們要有健康、壽量,這樣我們才能修持,如果身體不健康,我們的壽量便會減弱,這樣便提不起身心去修持。」

義工菩薩派發祈願卡
義工菩薩派發祈願卡
依止阿彌陀佛學習,並專念受持,這能使我們的心獲得一種無聲無色的潤澤。
依止阿彌陀佛學習,並專念受持,這能使我們的心獲得一種無聲無色的潤澤。

八、所言所行,人天歡喜。「當我們的語行如理如法,我們所認識、所面對、所接觸的人都會很歡喜的接受,或者能夠與我們坦誠共事,也能和睦地共存。」

九、知行具足。「當我們有了智慧、知識,我們便要實行菩薩道,而行菩薩道首先要能自利,才能利他。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利益的話,那自己就要精進修持。要利他行就要學習地藏菩薩那樣子,要去一些比較惡劣的地方,這樣才能煉心、守心、發廣大心。」法師笑說:「有時活動義工被師父安排去廁所,他們會問師父為甚麼不安排我接待,而是叫我去洗廁所?其實來到道場,就不要去分別工作的內容,能依教奉行,就是剛才講的『至心奉法』。」

十、含識安穩,種植善根,作大福田。「我們剛才也說,種種的修持,不僅是為自己,但首先要照顧好自己,『為自己』與『照顧自己』是兩碼子的事。雖然修持不是只為自己,但是我們必須要先照顧好自己,然後才能利他行。『含識』是指一切有識的有情,即是有痛覺、想法、思維的眾生,它含蓋了人以外的其他眾生,所以我們也應該以慈心去愛護牠們,用這種愛護之心,去培養我們的善法,稱為『善根』。根,要在泥土中抓住才會紮實,才能夠讓我們的心田廣大。」

最後,僧徹法師希望大眾「都能勇猛精進地去修行善法,以趣向佛道」,並「祝福大家!阿彌陀佛!」

講座圓滿,僧徹法師(右二)、修岸法師(左二)與信眾合影。
講座圓滿,僧徹法師(右二)、修岸法師(左二)與信眾合影。

延伸閱讀

為甚麼說水陸法會最殊勝:苑長僧徹法師談加拿大東蓮覺苑建苑二十五週年誌慶

行深般若,常隨佛學:僧徹法師談東蓮覺苑保育

初機者為何應注重佛門行儀?僧徹法師開示唱誦、修持與人生正行之關鍵處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