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深度聆聽──聽到需要時,原來我們都一樣!

我們都被教育以判斷、對錯、好壞的思維模式來生活,非暴力溝通卻指出每一個行為、感受背後都在滿足我們內在的需要,需要本身沒有對錯、好壞之分,而是那些為滿足需要的策略是否適當而已(圖:網上圖片)。
我們都被教育以判斷、對錯、好壞的思維模式來生活,非暴力溝通卻指出每一個行為、感受背後都在滿足我們內在的需要,需要本身沒有對錯、好壞之分,而是那些為滿足需要的策略是否適當而已(圖:網上圖片)。

梅村的深度聆聽修習與非暴力溝通很「匹配」,後者為前者提供了具體的方法。我參加了非暴力溝通的密集培訓後,感到很受用,便回家與女兒分享。其中,「翻譯判斷為成需要」是非常非常有用的練習,它能幫助我們脫離判斷,增加接納、了解與慈悲。

我帶領女兒做這個練習,我問她:「妳最討厭別人做一些甚麼行為?」她思索了一會後說:「我最討厭跟那些不停說粗口的人在一起!」她解釋說:「因為在當中,我好像是外星人,搭不上嘴,很難溝通。我覺得說粗口是很不尊重的行為。此外,我假設不停說粗口的人,其身邊的人可能都是不太正派的人,如果我接近他們,我感到不安全。」我問她有何感受,她說:「我感到不安全、疏離、煩厭、孤單、困惑、尷尬、割裂……」我跟著問她:「這些感受表達著妳有何需要和渴望?」她細細探索後,發現了她需要溝通、尊重、安全、歸屬感、接納和團體等等。

之後,我引領她一起去探索那不停說粗口的人,他可能有甚麼感受和需要?她發現了那說粗口的人需要的是認同、接納、肯定,他想得到重視,渴望溝通,需要團體和歸屬感,他也在尋求安全感。

看到此,她張大了眼睛,異常驚訝:「我的需要竟然與說粗口之人的需要一樣!原來表面行為大相逕庭的人,大家內裏的需要都一樣!忽然間,我開始同情那說粗口的人,他們要以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內在的需求。我也開始看到我很幸福,因我能有不同的方式來滿足需求。我對他們多了同情,多了接納,內心有一份推動想去幫助他。我之前感到的疏離、孤單、不安全等感覺也減少了,內心舒服了許多。原來看到了彼此的需要時,便會放下了許多判斷,多了慈悲和了解。」

我們都被教育以判斷、對錯、好壞的思維模式來生活,非暴力溝通卻指出每一個行為、感受背後都在滿足我們內在的需要,需要本身沒有對錯、好壞之分,而是那些為滿足需要的策略是否適當而已。深度聆聽內在需要,幫助了我和女兒的溝通。雖然我仍然會陷入判斷,但至少我迷失後知道往哪裏找方向。跌倒時,我也學習不責怪自己,因為我就是生長在溝通失衡的家庭裏,要徹底改善,談何容易?一起共勉!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5%bc%b5%e4%bb%95%e5%a8%9f-christine/" title="Posts by 張仕娟 Christine"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張仕娟 Christine</a>

·「正念喜悅生活」創辦人<br /> · 資深正念導師<br /> · 梅村正念學院正念導師培訓畢業<br /> · 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非暴力溝通準認證培訓師(已通過前期認證)<br /> · 著有《非暴力正念溝通 活出生命力量》、《Miss Bell Bell 正念生活課》及《梅村「Wake Up」女孩》等六本著作; 碩士論文《Mindful Parenting:如何幫助父母與子女相處?》; 撰寫「正念父母」及「非暴力正念溝通」專欄。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