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漢譯佛經對中國文化產生的重大影響(二)

對中國佛教宗派的影響

因為漢譯佛經的研究愈來愈精密,故有不少出家人終生只會研究一部經典,如《華嚴經》、《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瑜伽師地論》、《妙法蓮華經》等等。一個共同研究一部經典的群體,可說是個別宗派出現的前身,在這樣的脈絡之下,中國大乘八宗便分別於隋唐年間出現。


對中國寓言故事、成語的影響

佛教經典的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包含了不少寓言故事,如《法句經》、《妙法蓮華經》、《百喻經》等等。其中,著名的「瞎子摸象」便是對中國人影響深遠的典型佛教寓言故事。

另外,漢譯佛經因文句優美,寓意深大,所以有不少佛經經句漸漸流行,而且被中國人廣泛運用而變為成語及日常詞彙,如「輪迴」、「剎那」、「因果報應」、「如入寶山空手回」等等。


小結

總而言之,漢譯佛經一方面對於佛教的傳播很有貢獻,對於中國文化的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如文學方面,翻譯的外來語使中文詞彙更為豐富;梵文拼音法之傳入,促成「四聲切韻」之發明,影響後世詩文之發展;此外,佛教之故事寓言,對中國後來之小說內容與形式,均有影響。唐代之變文佛曲,促使元明雜劇及傳奇、彈詞之興起。所以,佛教之東來,實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國文化。


玄奘大師的重大貢獻

玄奘法師生平

玄奘法師的一生,譯出大小乘佛典一千三百餘卷。他的譯筆嚴謹,質量俱佳,為中國譯經史開啟了一個新紀元;而他為了探求真知,突破重重險阻,遠赴印度求學的精神和毅力,更同為中國和印度人稱頌、尊敬。

玄奘法師,俗姓陳,名褘,從小氣度不凡,童年隨父親讀儒家典籍。父親去世後,依二哥陳素﹙長捷法師﹚為生,在洛陽淨土寺居住,對佛學的探求也產生了興趣。不久,隋大理卿鄭善果奉命至洛陽度僧,他竟破格入選,遂剃度出家。出家以後,玄奘法師勤研釋典,未幾,即獲得「佛門千里駒」的稱譽。不過,法師並不以此自滿,反而更求精進;只要聽說哪裏有名剎高僧,專精其經,他就不辭千里,趕赴請教。因此,從洛陽經長安到成都,又由成都輾轉至荊州、趙州、相州各地。結果,法師發現同一經論,翻譯既詳略不一,講釋更紛歧錯出,就立下宏願到佛教發源地天竺﹙印度古稱﹚,探求真經和原義。


在印度留學十五年

玄奘法師於貞觀十九年三月返回長安,奉旨在弘福寺從事譯經。貞觀二十二年移主大慈恩寺,顯慶四年再移居玉華宮。在玉華宮中住了五年,於麟德元年圓寂,享年六十九歲。

(待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