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為師之道 以心傳遞──專訪惲福龍校長

在校長眼中,每位學生都是最棒的,即使是最頑劣的一群。他們只是缺乏機會和別人的諒解。
在校長眼中,每位學生都是最棒的,即使是最頑劣的一群。他們只是缺乏機會和別人的諒解。

韓愈《師道》有云:「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唐朝有一段時期,社會輕視欲為人師者,所以韓愈有此一篇,旨在提倡師道的重要性;套用在今天社會,為師之道,大抵世人多已忘記,取而代之的是求學求分數這類謬妄無稽的目標,學校成了製造模板的人肉工場。大澳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惲福龍校長,雖然此刻不在教師之職,然而任重道遠,兼且是過來人,對香港教育制度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早已見怪不怪。在訪問之前,校長再三提點,他不希望專訪變成個人崇拜;筏可中學有今日的成就,全賴他有一個好團隊,事實上他很渺小,他只是幸運,有佛陀保祐。


師道建立於尊重之上

人勤得人敬,惲校長堅持清晨五時半起床,七點半回到學校,準時和全體師生開早會。家住火炭的他,駕車上班,來回數小時路程,天天如是。因為有車,太方便了,所以他變得更忙,宴會、會議,總之是通處去;太太不喜歡他太操勞,二話不說便沒收,他一句話也不多說,不駕便不駕,更不會瞞住太太。太太為他好,他自然要尊重,正如同他每天全套西裝上陣,也是尊重。會見高官穿的是這一套,回到學校,即使學生多難管,他也是穿這一套,無有分別。

校長常叫老師要先尊重自己,如果是因為別無選擇才修讀教育,其實是很悲哀的。「醫生、律師、企業家,有哪一個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身為老師,能夠栽培青出於藍的學生,應該高興才對。」香港的教育制度是畸怪的,校長見證多少在這裏失敗的學生,到了外國,搖身一變,學業有成。「無他的,人家肯給你機會。你有潛質,為何不給你機會。香港不行的,只懂得催谷。」他慨歎,以前那一代之所以成功,竟然是因為父母甚麼也不懂──不懂自然不會理會,更不會追求虛無飄渺的幻想,但求子女快樂健康便可以了。現在的家長,錯在懂得太多,自以為幫孩子開鑿出一條康莊大道,事事計劃好,其實是推他們進深淵。

有人問校長,香港虐兒的問題嚴重嗎?他回答,非常嚴重;有數據支持嗎?沒有,但只看見他們學跳舞、樂器、語言,那就是虐兒。「Erich Fromm有一本書,叫Escape from Freedom。香港人常說我們沒有民主、自由,事實上,即使擺在眼前,他們也不曉得去掌握。」有些年輕人連點菜也應付不來,因為一向是父母替他抉擇;有學生明明不是讀書的料子,老師卻硬要他去讀,理由是不讀便沒前途……連師長也是這副樣子,又怎能期望孩子有所領悟?校長的要求簡單、直接,且永遠只有一個,就是要做好人。「如果以今天的標準來衡量,我絕對是失敗者;但若論人格的話,至少還有值得我自豪的地方。」

不是所有人都只有讀書一途

亞洲人選學校不重理念,而是崇尚名牌。「有些明白事理的家長,為子女幸福著想,學會妥協,讓孩子選擇他們喜歡的(課程),然而那只是極小撮人。」惲校長舉例,有一所大學堅持以博雅教育為辦學方針,理論上是極棒的,但有多少家長願意鼓勵子女捨棄那些所謂名列前茅的大學而選取這所大學?

要整個社會醒覺,難矣。校長笑言,名校家長跟三流學校家長的目標和理念完全一致,都是望子成龍,而那條龍就稱為「考狀元」。三流學校的學生沒辦法跟其他人比較,家長只好退而求其次,降低目標,但內心仍然存有子女應該要考上大學的期望。「他們完全不會替孩子部署,明明不是讀書的材料,也硬要推他們讀港大,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校長有一位開餐廳的朋友,看過校長的訪問,很感動,希望校長能介紹學生來當學徒。校長山長水遠帶了一位志願是當廚師的學生去港島面試,人家也願意聘請他,怎料他死也不肯當學徒,原因竟然是他要完成餘下半年的毅進課程,否則無法取回政府發還的學費。當下校長很憤怒,既然想當廚師,又有人肯請他,有人工出,應該怎樣選擇,顯而易見。事後有人奇怪怎麼世上竟然有校長勸人不讀書,校長輕描淡寫一句,不是所有人都是讀書料子,逼他也沒用。

惲校長從來不以霸氣屈服人,身教更勝言教,教育的真諦,是要用心去傳遞。
惲校長從來不以霸氣屈服人,身教更勝言教,教育的真諦,是要用心去傳遞。

談到以往百花齊放的年代,校長心痛工業學校都消失了。「有些孩子就是只喜歡手作,他可以修理汽車,學金工、木工。現在甚麼都沒有了,只有金融、地產,如果他們勇往直前專心只想當地產經紀,甚至連英文也不用學好,因為嘴巴哄得香港客戶貼貼服服就行了。」校長又說,很難判斷新一代的孩子是否特別聰明,「只能說是考試技巧好」,眾所周知,香港課程跟其他西方國家的比較,困難得多,如果家長取巧的話,大可以在子女讀畢中五後便送他們到英國,屆時要考入名校諸如牛津、劍橋等,應該不是難事;但校長並沒有這樣做,他想兒子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性格,升中後便立刻送他去國外,「讓他自生自滅」,學懂自立。


身教更勝言教

校長認為送不送孩子出國,不關乎家境貧窮與否,而是他們情願當怪獸家長,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寵壞他們,但求物質上盡量滿足他們,讓他們在溫室中成長。最後誰來承擔後果?相信大家心裏有數。在惲校長眼中,每位學生都是最棒的,即使是最頑劣的一群。他們只是缺乏機會和別人的諒解。坊間妖魔化新生代,亂扣他們粗野、暴力、自私、叛逆的帽子,校長則為年輕人辯護,「不是他們沒禮貌,是他們的父母沒規矩。」父母整天粗言穢語,孩子又怎能不會耳濡目染?校長堅持說了六年「早晨」,由最初沒人理會,到今天大部分學生都懂得回應一句,應驗了他的信念──勉強造成習慣,習慣便成自然。

在整個訪問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學生是校長另外一個家的孩子,身為父親,每位都是他的心肝寶貝。校長如數家珍,跟誰有過那一段對話、他是這樣教導那一位學生……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兩年前有位學生,本來在寄宿學校就讀,轉過來筏可,辦了申請,卻不肯上學,三天不見人,躲在家中。老師家訪,口頭上答應會回筏可,結果還是沒出現;後來校長出手,親自家訪,發現原來他還有個哥哥,同樣不上學。硬的一套不受,校長便來軟的──請兩兄弟給他一個月時間在筏可上學,如果到時仍然不喜歡的,可以離開,他不會再出聲。結果是「買細送大」,兩兄弟一讀,便讀到現在。「外間看我很成功,只是因為我在這個位置上。身為校長,我大可以每天罵人,大發淫威,把老師的東西改到體無完膚。我從來不會這樣做,因為我尊重他們,我更不需要通過修改他們的錯處來顯示校長有權威。」校長從來不以霸氣屈服人,身教更勝言教,教育的真諦,是要用心去傳遞。

惲校長是位慈父,這點他毫不掩飾。子女在英國讀書,校長每年都堅持探望他們,即使是星期五上機,翌日到埗,星期日離開,而為的更只是簡單準備一壺湯給他。「有一次真的很趕,放下湯,也沒多說甚麼便要走了。問他感不感動,他點頭。只是這樣便夠了,做的事情不需要多,但我肯定他一生都會記得。」校長這種「感動教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榜樣。他固然是好校長,但同時沒忘記要當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例如現在無論多忙,每星期都抽空陪母親吃飯。這也是尊重,尊重自己身為人子,要好好盡孝道。校長每天都懷著一顆感恩心,他相信上天不一定要賜予好東西,佛菩薩沒有欠我們。「既然我擁有美滿幸福的生活,自然要加倍努力回饋社會。」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