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當我們無法滿足已擁有的,心便無法輕安自在,尤如海面的波浪沖擦不斷──佛法開示:「真正快樂之本:調伏自心」(一)

所有擁有生命的有情眾生的身體活動、口中所說的話,以及心中所思所想都是為了要獲得快樂、遠離痛苦。我們從小開始從父母的懷抱中會叫或喊,那是因為我們希望得到快樂,然後慢慢長大從小學至大學慢慢去學習種種知識,其實也是為了要獲得快樂的方法。那麼我們完成學習後,每天都會去工作,有些人會結婚,有些人會致力賺取更多金錢,簡單來說,所有一切都是為了要獲得快樂和遠離痛苦。除此之外我們唱歌跳舞,或早晚去做運動,或花費心神打扮整理儀容,全部都是為了獲得快樂的方法。所以我們行住坐臥的一切活動,乃至我們晚上睡覺,總之,所有的一呼一吸全都是為了相同的願望,就是要獲得快樂和遠離痛苦。

當我們小時候在父母身旁,剛學會走路那段時間,我們的心是非常清淨、寛廣、平靜、非常快樂。在那段時期,我們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安樂。但是我們一邊長大學習和工作,我們需要辛勞地從事工作,令到我們擔憂越來越多,困難越來越多,痛苦越來越多,與我們小時候比較,我們長大後的痛苦增加達百倍、千倍多。

有很多人會問,為何小時候自己身無分文、生活貧困,但還是很快樂,和家人相處和洽,而自心是非常寛廣、平靜,但是反而現在是那麼的不快樂呢?很多人都會有此一問。

那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都存在很大的謬誤,因此我們越艱苦辦事,困難反而越來越多;我們學習越多,憂慮越多,這統統都是因為我們的學習方式錯誤,工作方式也是錯誤的。

那麼有哪些錯誤呢?我們心中想著,各自的快樂都是跟外在事物有關,建基於外在有形、有相的物質,有相的色、聲、香、味、觸這一些的事物,於是我們便會想著,假若自己能夠獲得更多外在的事物,我們便會越快樂;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物質的話,痛苦便會越來越少。於是我們所有的期望、思維都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我們因為有這個色身的緣故,故需要進食食物、穿上衣服、居住於房子裏、金錢作乘搭交通工具用、支付生活開支,我們都有以上的需要。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心中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包括寛廣、知足、安忍、慈悲、智慧都需要開展與增長,但是我們不但不懂得這樣去做,反過來我們對於心中的過失如貪執、嗔恨、愚痴、嫉妒、我慢,這些會令到我們痛苦的五毒煩惱,我們卻不知道要斷除、捨棄這些煩惱,結果我們的痛苦與困難越來越多。

我們不懂得去增長內心的功德,也沒有致力斷除心中的過失,於是我們的心便有如一個愚蠢的人、瘋子一樣,一旦心想起甚麼,心中出現甚麼欲望,我們便會跟隨這些念頭和欲望,被它們牽引著走,於是我們的煩惱、過失就會變得越來越多,無論外在物質是如何的豐盛,我們都不會感到滿足。

那正如一個飢餓的乞丐來說,當時他只需要食物,但是當他有了食物之後,他便需要金錢;那對於金錢的需要,起初可能是一百元,當他有了一百元之後,可能便希望擁有一千元,然後再想要一萬元、十萬元、一千萬元等,那所以無論他得到多少物質,他都只想著希望可以擁有更多,所以當我們像他一樣的情況下,我們便會越來越痛苦,所以便有說我們的心好像一個瘋子一樣。

在世上有很多富有和有名望的人都可能會與家人發生爭執,可能會為了少數金錢便會與人爭吵,甚至會為此與人對薄公堂,最後那管這些人是多麼的富有,他們的欲望都無法得到滿足,並反而會令他們變得更憂心,最後還可能因此而患上癌症之類的疾病,又或者會傷害自己的家人。

當我們未能管好自心,讓它好像一個愚蠢的人、瘋子一樣的時候,只要我們未有的事物,我們都希望可以擁有,而我們並對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統統都覺得不滿足。

譬如有一個人並不太富有,他最初只擁有一部平價的手機,那時候他會很希望可以有一部蘋果手機,之後讓他得到一部iPhone 2,而蘋果的手機又有iPhone 5、6等型號,他便可能會覺得自己擁有的手機型號級數較低不夠,因為自己的手機跟其他更高型號的手機比下去了,於是便希望可以擁有一部更高型號或更新一代的蘋果手機。

又譬如有些人有男朋友、女朋友,可能最初會覺得對方很吸引,希望能夠和他/她一起,到了大家真正一起數週或幾個月之後,又覺得對方沒有那麼特別,結果便想去找第二位戀人,那是由於我們的心無法滿足。為何我們的心無法滿足?因為我們沒有作自心的主人,任由自心變成一個瘋子一樣。

又譬如亞洲人很嚮往可以到美國、歐洲,覺得歐美好像淨土一樣,於是想方設法、很努力的要到歐美,但是歐美的人會覺得亞洲很好,希望能夠到亞洲,那是因為在實際上大家都很想擁有自己未擁有的事物,對於自己已擁有的事物,卻覺得沒有那麼特別、不好,我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令到自心失落、迷失。

美國有很多白人,膚色都很白晳,於是為了要令到膚色看起來黑一點,便會經常走去曬太陽。而亞洲人膚色偏黃,但是會為了令自己看上去白晳一點,便會於臉上塗抹很多美白產品。

為甚麼會這樣?那是因為我們自心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事物都會覺得不好,並且不會覺得足夠,我們對於所擁有的自在、自主不會覺得滿足,看輕、漠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反而將期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覺得其他事物更加美好,於是我們便不會快樂,反而還會變得痛苦。

因此,我們便會不斷嚐受到痛苦,就好像水流一樣,痛苦連綿不斷,因為我們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由於欲望實在太多,所以我們會有大量的希冀,但是當我們獲得一些事物時,我們又會擔心會失去它們、它們會損壞,會有疑慮,因為有這些欲望和疑慮,所以我們的心無法很輕安自在、無法安樂,尤如海面的波浪沖擦不斷。

我們希望都自己好、擁有得多,但是假如他人擁有比自己更多,他人更有學問、更有智慧、獲得權勢地位時,我們便會不快、生起嫉妒,又會去說他人的壞話,如是者我們的心無法放鬆,無法達致輕安,而充滿著痛苦。

同樣地,我們看到一些令我們不悅的事物時,便會生起嗔恨,可能會敵視、鄙視對方,那時心中的感覺便有如被火燃燒一般痛苦。

假如自己有學問、名聲、地位時,便會覺得自己很厲害、很了不起、與眾不同,生起我慢;而同時當對於他人擁有良好的素質時,我們便會產生嫉妒,因此我們不會恭敬他人,反而會輕視、鄙視他人,最後我們心有如置於沸水中沸騰一般痛苦。

為甚麼會弄到如斯田地?那是因為我們世間之中的學問或學科主要都是圍繞著外在有形的事物,即外在的色、聲、香、味、觸諸法,講解如何增進外在的事物,但當中並沒有教導心的重要性、如何修正自心,沒有教導如何斷除過失,沒有教導我們如何去開顯心中的功德、良好的素質,因為沒有注意到這些學習,因此我們不懂得如何這樣子去修習 。

那是因為我們能夠真實見到、接觸到有形的事物,所以便很容易明白它們。但是心是非常細微,我們由於無法見到、聽到、接觸到,因此便將心當成並不重要,於是便會造成剛才所講及到的痛苦。

有些唯物論者完全不承認心的存在,他們覺得我們所謂的心其實只是大腦的作用而已。但是事實上,我們所講的苦、樂、好、壞全部均由自心控制和製造出來,無論是何種事物和任何情況,所有的苦樂都是由我們自心控制和製造。

我們所遇到的人到底是好抑或壞,都是由我們自心掌管,由我們自心塑造;因此我們學習的好壞主要都是依靠自心。

因為無論我們如何造作任何好壞的事情都是先由自心發起,首先我們的心要有動機產生,然後有計劃,在我們心中作了大量盤算安排後,才會能夠發動身和語,所以一切都是從心開始,如果心沒有走任何一步,那麼便不會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出來。

到我們真正行動的時候,如果自心不散亂的話,而能夠精神專注於事情上,這份工作便會做得很好。相反當自心跑到另一處的話,我們一定不能夠將事情好好辦妥,所以辦事是否成功也是取決於自心。

我們所作的事情能否利益其他眾生也是取決於自心。如果我們的心中有善念、利他的念頭,那麼我們所做的事自然便能夠自利利他。但是如果心中是懷著鄙視、仇恨、嗔恨,被這些惡念控制著,我們所做的事會帶給其他人痛苦和傷害。

本次開示「真正快樂之本調伏自心」為堪布仁波切格桑尼瑪因應弟子的請求,於2020年8月25日透過網絡直播講授。

(待續)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