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藉墨之顏色,呈禪之默照:繼程法師論禪畫創作

繼程法師說:「假如我們本身就抱著一種比較屬於『禪的角度』來欣賞的話,就先要把自己放空,然後直接地、慢慢地去欣賞及體會當下的覺受。」

書畫是一門藝術。甚麼是「藝術」呢?有人將「藝術」定義為「依各種美感原則,藉各種媒體完成某一件事物或行為的能力。」美學家進一步將藝術的「美感原則」歸納成九種,譬如說幽默、戀愛、寂靜等。以「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戲劇為例,它的「美感原則」便是愛情,再透過的「媒體」,包括音樂、文字、演員等,來營造淒美的效果,以觸動人心。

禪畫作為一種藝術,它是藉紙、筆等「媒體」來呈現,然而它憑藉的又是甚麼美感原則呢?綜觀繼程法師的訪問,我們得知禪畫的藝術創作所依藉的美感原則便是「禪的體驗」。

欣賞禪畫藝術的竅門

繼程法師的藝術作品有種特色,就是只用水、墨作為創作材料。水、墨只是黑白兩種顏色,不過法師卻猶如一位魔術師,使這兩種簡單的顏色,在宣紙上呈現出不同層次、變化萬千的可能性。

寥寥幾筆,輪廓簡潔,卻給人樸實灑脫,一氣呵成的感覺。

他講述自己在創作時的心境:「在創作時,我知道要寫甚麼或是一個概念就落筆,落筆後就讓那根筆自己走。」法師手中的毛筆在宣紙上自然走動,宛如一片落葉,在溪澗中流動;落葉並沒有刻意要流向何處,它只是隨因緣的推移而流動。「墨加水在紙上,便會呈現眾多的可能性。雖然只有黑白兩種色彩,但是它卻有許多變化。在創作的時候,我清楚知道這個基礎,再將技巧運用上去,然後就讓筆順著這個因緣走動──自己的思路怎麼動,它就隨著思路移動。」如是,創作才會有種「境」的顯現。

法師的作品總是書中有畫,畫中有書。在筆墨上,寥寥幾筆,輪廓簡潔,卻給人樸實灑脫,一氣呵成的感覺;再運用水墨的渲染效果,呈現出虛實的布局,所傳遞的似乎是一種超越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觀念。我們可以直接感受法師書法的美感及字面傳達的義理。那麼,畫呢?應該如何欣賞它呢?

法師沒有直接回答。不過他提供的答案,卻讓人感覺意蘊雋永。他微笑著說:「如果我告訴你怎麼欣賞我的畫的話,那變成是從我的角度,不是你自己的角度哦。」的確,從別人的角度去看這些畫時,等於是先把一個既有的框框放入我們的經驗裏,我們就體驗不到當下的經驗。法師指出:藝術跟禪有個相似的地方就是──用心體會。「假如我們本身就抱著一種比較屬於『禪的角度』來欣賞的話,就先要把自己放空,然後直接地、慢慢地去欣賞及體會當下的覺受。」

繼程法師運用水墨的渲染效果,呈現出虛實的布局,所傳遞的似乎是一種超越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觀念。

禪畫藝術的創作關鍵

在禪堂中,禪修者使用的是禪修的方法,來凝聚定慧,以達到定慧一體、默照同時的狀態,這是「禪的體驗」。那麼,在藝術創作時,我們是否也可以借助其他載體,來達到這種禪的體驗呢?法師表示:「當我在喝茶、寫書法或者比較精緻的文化、藝術創作時,我發現它們的運作技巧、某些基本的原則,跟禪法的運作有共同之處,譬如說專注和覺照,在禪法中我們稱之為『默照』或『定慧』。

「在藝術創作時,如果我們能夠達到專注安定,清楚覺照創作過程;同時,在這過程我們能夠凝聚定慧,達到定慧一體、默照同時的體驗,並且在整個創造過程都能保持這種狀態的話,這便是禪。」

繼程法師強調他本身是先從禪修入手,再到禪畫的藝術創作。「我的基礎是在禪,是以自己本身修學的某一些體驗,再透過藝術的創作呈現。」繼程法師進一步補充:「在創作時,我沒有想著『禪應該是怎樣的』,然後把別人認為『禪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套入創作裏。」換句話說,在創作時繼程法師並沒有刻意地想要展現甚麼禪的境界。相反,他只是藉由禪畫創作來調心,以達到定慧一體的體驗。

這樣的創作過程是自然的,「內心的狀態是甚麼,作品便會顯現出甚麼狀態。」換句話說,創作者的內心狀態可從其作品中自然呈現,法師稱這種自然的顯現為「相應」。要顯現這種自然的相應,法師指出關鍵是創作者本身需要有「禪的體驗」,那便是「定慧一體、默照同時」的體驗。我們或許未必一下子達到完美,不過法師表示創作者的身心於創作的過程中「應該要處於安定、清明的狀態。」

如果沒有禪修基礎的話,定和慧就顯現不出來了;即便它顯現出來,也都是一種很散亂的狀態。
要能夠從書法中展現這種如如不動,又是了了分明的話,我們基礎的功夫一定要有,譬如書法的技巧。如果沒有相關技巧的話,便會手忙腳亂。

禪畫藝術的創作基礎

禪畫的創作者需要禪的體驗。繼程法師指出,這種禪的體驗要能夠顯現,必須要有兩方面的基礎:禪修裏面講的「禪法」以及從事藝術創作的「技巧」。

禪修裏面講的禪法便是打坐。「不僅要打坐,並且需要一定程度的定,慧的力量才能夠從心裏顯現出來。如果沒有禪修基礎的話,定和慧就顯現不出來了;即便它顯現出來,也都是一種很散亂的狀態。」

禪是定慧一體,「所以它是如如不動的同時又了了分明。假如我們要能夠從書法中展現這種如如不動,又是了了分明的話,我們基礎的功夫一定要有,譬如書法的技巧。如果沒有相關技巧的話,便會手忙腳亂。」定的功夫是基礎,相關的技巧是必要的,不過法師強調學會技巧後,不要被技巧綁住,這稱為「不立文字」。

「不立文字,不是不要文字,而是不被文字綁住。把技巧都學會了,再從裏面突破、解放出來。這樣我便能夠把自己的體驗,很自然的從自己的書法中展現出來。」

藝術,是藉著某種媒體,呈現美感原則。然而,禪者的生活,他所憑藉的「媒體」又豈止是筆墨而已呢!

延伸閱讀

繼程法師教我們如何放下禪的包袱——傳承聖嚴法師,超越宗派樊籬

參考資料

釋惠敏(1997),〈禪與生活藝術〉,《禪定與生活》,臺北:西蓮淨苑出版社,頁134−158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