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願有生之年能為一代代身體力行菩薩道的高僧大德留下畫像!」 張健峰:繪畫法相是另一種禪修

張健峰:「只要我在創作時,就在創造一個心靈空間,只要動手、集中精神,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就被建立。」
張健峰:「只要我在創作時,就在創造一個心靈空間,只要動手、集中精神,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就被建立。」

看山、看水、看人、看物──從一幅畫中,你看見了甚麼?畫中景、畫中意、畫中境?

看張健峰畫大寶法王、堪布慈誠羅珠、阿尼瓊英卓瑪、德蕾莎修女、鏡盫長老──各位法師、修行人畫中的法相內涵與意境,隨著修行的心性逐漸深廣,返璞歸真,穿越時空,巧妙地融為一體,心心相印的禪悅法喜。

「我畫法師們的法相,重點不在像不像,而是其中所要傳達的意境,法師們慈悲的教誨與智慧的法語,感化一切眾生,那種想要與人分享的心,是懇切的,所以我選擇以電腦繪畫法相,方便給予人下載和分享。」健峰說他是個收藏不住歡喜的人,當一切簡化到只有單純的心,所流露出來的,就是簡單的作品,再以單純的心回應這些作品,相應了,也就美了。

讓心和手互相配合

健峰雖純美術出身,但卻不排斥電腦繪畫。他曾從馬來西亞到香港從事漫畫設計工作。畫畫,是他的另一種「禪修」的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的沉澱:「畫畫,讓我能完全追隨自己的心境,成了排解壓力的出口,也是禪修之外,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淨化的一種方式。」

鏡盦長老
鏡盦長老

從最初畫諸佛菩薩相到近期電腦彩繪高僧大德的法相,健峰畫的人像,沒有特定的主題,也不刻意佈局或設計,他只是順著當下的心,讓心和手互相配合,畫面於焉呈現。他最初畫法相的因緣是始於為一間南傳的佛寺籌款,第一幅畫的是佛使比丘,他將藝術創作延伸至慈善公益,樂意以畫菩薩、高僧大德的法相與大眾結下接引與分享的善緣。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因此,畫者如何將觀看世界內心感受,調和、昇華,以無形禪畫入於有形筆墨,即是一場追求至美、至善與至真的修行旅程:「我尊敬的上師:慈誠羅珠堪布開示《菩提心略修論》,堪布一句深入我心的法語:菩提心如憶念母親;又如同憶念一切眾生。堪布解讀的菩提心,當下為我失去母親的傷痛得到釋懷。在專心畫堪布的法相時,慢慢得到療愈,漸漸趨於安定。」這些練筆練心的片片段段,正是健峰學習面對無常,放下那段陪伴母親抗癌四年的逆境歷程,禪的修行便在這點滴之中,不斷滋養著心靈與創作。

2016年初在怡保參加慈誠羅珠堪布主持的五加行課程,他與堪布見了面,他將自己畫堪布的一幅法相送給法師,沒想到堪布跟他說:「我只是一位普通法師。」如此謙遜的直言,讓他感受到堪布平實的一面。

探尋本來面目之境

「只要我在創作時,就在創造一個心靈空間,只要動手、集中精神,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就被建立。雖然佛陀生於兩千五百年前,但對浩瀚的宇宙來說,只不過是一眨眼的時間,佛陀其實就在身旁,提醒著我精進,我以電腦繪畫一系列《佛陀十大弟子》的漫畫故事,感覺猶如佛陀說法,安住當下。」

峰家裏設有一處禪修佛堂,供奉著一尊地藏菩薩,他說他與地藏菩薩很有緣,一度常念誦《地藏經》給在病床的母親聽,他要母親相信,只有願力才能轉化業力。因此,地藏菩薩的忍辱、大慈、大悲、大願,都是學習的榜樣。於是,他近期與其學院的學生們一起創作繪畫《地藏經》的漫畫故事,推廣孝道的精神。

慈誠羅珠堪布
慈誠羅珠堪布

「這幾年來,因為禪修的關係,內觀自己身心,感受生命的變化,以此去了解他身,就能觀照到生命的流轉,生起慈悲之心。」因為慈悲,所以懂得,當他一氣呵成的畫下鏡盦長老的法相,有的人感受到寧靜平和;有的人看到修行應有所精進,不敢放逸。

「我僅願有生之年能為一代代身體力行菩薩道的高僧大德留下畫像,留下他們的智慧法語續佛慧命,但願每一幅法相,都能勾勒法師們心中美好的一方淨土。」透過法相導覽畫中涵義,為信眾說法,但更重要的是,畫究竟能帶給觀者何種啟發。

一幅幅高僧大德的法相莊嚴,觀者若能穿透表相之美,學習以觀照、澄澈的目光,靜心欣賞畫作,感受畫者筆下之恭敬心、虔誠心,自然也會體會到,原來無處不是禪機,就在這心心相印之間,禪與畫一致,作者與觀者合一,皆能趣入返觀自照,探尋本來面目之境。

(本文獲《慈悲》雜誌授權在佛門網/拾方藝廊網站刊載)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