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階搜索
]
简体
主頁
明覺專稿
佛學智慧
十方人物
專題特寫
文化薈萃
社會關懷
人生感悟
淑世佛教
明覺長文
時事脈搏
專題網站
觀音專輯
淨土專輯
活一番
拾方視角
拾方藝廊
社區活動
學佛資源
明覺學佛
佛學辭典
昔日明覺
一門超出
人海燈
明覺電子季刊
十方影音
動感影頻
精彩音頻
圖片專集
護持我們
關於我們
佛門網
東蓮覺苑
訂閱通訊
成為伙伴
進階搜索
搜索關鍵字 :
搜尋明覺雜誌 :
全選
佛學智慧
十方人物
專題特寫
文化薈萃
社會關懷
人生感悟
淑世佛教
搜尋時事脈搏 :
所有新聞
搜尋相片 :
全選
佛教活動
佛教藝術
寺院建築
朝聖之旅
高僧大德
搜尋影頻 :
全選
佛學講座
佛曲妙音
文化藝術
法師開示
生活靈修
素善人生
搜尋音頻 :
全選
佛教文化
佛曲妙音
生活靈修
經咒課誦
經論開示
明覺專稿
|
作者
智平法師
智平法師 文章
佛學智慧
中道人生
在《六祖壇經》裏,慧能大師指出有三十六組相對的觀念,包括明與暗、陰與陽、有與無、色與空、動與靜、清與濁、凡與聖、大與小等,這種「二元對立」似乎是人類思考的特性,如果太強調或傾向某一邊,就是偏見、執著。
文:智平法師
|
2015-07-16
全文 >
佛學智慧
隨順自在的人生
三伏天,只見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片,小和尚說:「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呀!」師父揮手說到:「等天涼了,隨時而種!」
文:智平法師
|
2015-06-03
全文 >
佛學智慧
順逆境下的禪定
從前,一座破舊的廟宇裏,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出家師父。一日,小和尚對師父說:這一座小廟,只有我們倆,我下山去化緣經常被人冷言冷語對待,給的香錢也少得可憐,飯都吃不飽,寺院幾時才會像師父說的那樣,成為廟宇千間、鐘聲不絕的大寺呀?
文:智平法師
|
2015-05-13
全文 >
佛學智慧
以心為鏡
一日有初學佛者問我:「師父,何為照見,何以照見?」我就字義解釋,但信徒還是一臉茫然。我不禁想起以下這個典故: 鼎州禪師有一日與小沙彌從庭院經過,突然刮起風來,樹上掉落了許多葉子。
文:智平法師
|
2015-04-15
全文 >
佛學智慧
別被自己打敗
從前有兩個人結伴探險穿越沙漠,結果隨身的水用光了,而更糟糕的是,其中一個人中暑無法行走。於是兩人商量,其中一個去尋找水源,然後再回來接中暑者。為了便於分辨回程的方向,同伴將隨身的一枝手槍留下,每隔兩小時,中暑者就對空鳴槍。
文:智平法師
|
2015-04-01
全文 >
佛學智慧
等待中的幸福
每到年底,很多大城市,比如上海、深圳,本是人流湧動的都市,都變成杳無人煙的鬼城。忙碌一年的打工者紛紛返回家鄉過年,即使是飯館也有很多關門打烊。
文:智平法師
|
2015-02-18
全文 >
佛學智慧
態度決定生活
醫學上,中醫有望聞問切,西醫有聽診化驗。在未對病人診斷之前,通常都不會用藥醫治。佛法上,在未了解我們的心有何種障礙之前,也是不會盲目對治。
文:智平法師
|
2015-01-21
全文 >
佛學智慧
靜中得樂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老子如是說。根是萬物生命的來源,回歸根才是靜,能靜才回歸生命的本質。
文:智平法師
|
2015-01-07
全文 >
返回頁頂
訂閱通訊
訂閱通訊
訂閱「佛門網」資訊,
每期最新內容
即以電郵送上!
立即訂閱
護持我們
護持我們
請支持佛門網的
弘法工作!
網上捐款
遷址啟示
遷址啟示
本機構於2020年12月7日
遷往
香港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
發業里8號 弘法精舍215室
遷址啟示
分享到
facebook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