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一種滿足(二)

了解四食,就是了解自己和帶給別人利益。四食可以幫助建立快樂融洽的親子關係。

段食──健康的來源

我們說養生,不是等到有病了,或中老年才來養。而是從小就要提供孩子健康而有營養的食物。有些食物可以很便宜,卻很營養的。此外,也要有飲食的好習慣。

記得有位八歲的孩子,超重的身材,他的媽媽很憂心的問:“我孩子是不是弱智的?”我看到那麼皮的小孩,在我面前動來動去的玩,問他年齡範圍該懂的事,都知道,沒問題啊!

媽媽非常難過的說,孩子每天要上學,就一副睡不醒的樣子,硬拉去學校,上課就在課堂上打瞌睡,要放學了才活潑起來。我馬上問:“孩子有吃夜宵的習慣嗎?”

她說有。獨生子嘛!寵壞了。每晚十點多,吃最少一大碗麵的夜宵,吃到孩子全身都是肥肉,加上孩子吃了就睡,還沒消化完,就拉他起床上學去,這個習慣不改,小孩學習的黃金期一錯過,以後小孩的前途就完了。

我對那媽媽說,不要再給他吃夜宵了。先減半,最後減下只能喝一杯牛奶之類的軟性飲品,去改變他的習慣吧。

媽媽說,那不行,他會吵到屋頂被拆下來似的。我指你就不要妥協,不能為了怕他吵,你就順著他。你寧可給他吵三幾個月,換來三、四十年的好日子,還是為了你自己的方便,一輩子毀了他?

有些小孩,十多歲就有了糖尿病,都是從小不喝白開水,一直喝汽水,吃甜品;健康因為父母沒有提供正確的飲食,失去了。連帶也影響了孩子的學習進度,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我常常給小孩子講課時,請他們注重飲食的影響力。

觸食──情感的交流

觸是一種擁有輕、滑、軟、細、粗等的感覺。對應溝通,就納入情感的交流來看待。

如果人不需要情感,那就和樹木石頭沒兩樣。世間最有情的人,是行菩薩道者,對有情眾生的憐愍和慈愛,而給予不同程度的佈施。如果我們落實在自己的家中,以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和同事去軟化彼此間尖銳的對立。

菩薩是以不同根性的需要去滿足眾生的願。那麼,如果我們能學習拋開主觀和偏見,回到面前這個人的專長,這人的能力重新面對他,我們就能提供無畏施了。

在無畏施中,能包容他的缺點,看到他的專長和優點,去支持他。用鼓勵性的語言,溫和的語氣,給他耳根好的觸覺,使他心安,使他不會因為失敗而產生虧疚感,使他覺得自己在家中是有尊嚴的,這就是利他的行為了。在這種諒解的氣氛下,孩子願意回家,孩子願意講心事而不會被責備,孩子才能讓心和父母交流,才有辦法在精神綳緊時,有一個紓緩的空間。

如此一點一點的努力下,大家在同一個屋簷下,才能彼此尊重對方的個性,彼此欣賞而融洽。這樣在同一個空間共事,能減少很多社會問題,也能促進親子關係。

(三之二,待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