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不做判斷

正念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接納,或者說是避免苛刻的評判。接納意味著能夠平靜地體會我們的感受,而不貪執或厭離。然而,我們常常發現很難接納我們的感受。一個普遍的模式是,一開始我們感覺到一些不快,然後因為不愉快的感覺而心情變差,接著又因為心情變差而心情更壞,如此不斷演進,形成惡性循環。無益的心念導致了心情不斷惡化——這個認識讓我們有幾種方式來突破上述的惡性循環。

接納正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它甚至還可以成為我們的存在方式。如果我們能夠接納,那麼,即使感覺到不愉快,也不會陷入消極的情緒之中。

體會那不愉快的感覺在身體中的位置有助於我們做到接納。

•它有什麼形狀?
•它具體來自身體的哪一部分?
•如果它有顏色的話,是什麼顏色?
•它的質感如何?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如何變化?

在身體內給情感定位將讓我們發現情感並非我們的全部。我們大於我們的情感,只要不陷入其中,並非我們的所有體驗都會受到特定感受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與我們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區別”,使我們避免為情感所俘獲。

一個相輔相成的做法是通過友善地關注情感來做到接納。通過上面的方式,我們在身體內查找並感受情感,然後關心它們。我們可以說,“沒問題。讓我體會體會。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我們就以一種建設性的反應方式取代了我們對苦受的厭離情緒,從而避免了心情進一步惡化。也就是說,通過避免因感覺不好而心情變差,我們突破了上述的惡性循環。

接著,讓我們來談談心念。當感覺不好時,心念就會受苦受的影響。一些念頭(例如“我不想這樣。我受不了。如果我這樣,別人都不會喜歡我。無論如何別人都不會喜歡我的。”)就讓我們因感覺不好而心情變差。我們這是小題大做。就像了解我們與我們的情感有所“區別”一樣,認識心念並非我們的全部也是十分有益的。我們把心念就當作是心念,而不看做是完全的現實。當心念生起時,我們可以不攀緣它。只有我們執著於它,它才會源源不斷;所以當我們不攀緣它時,我們因為沒有執著它而使它難以為繼。對心念保持覺察有助於做到這一點。當發現自己起心動念時,我們可以悄悄地提醒自己“在想”。這樣,我們與我們的心念,也有了一些“區別”,這讓我們體會到了自由的感覺。

我們還可以對心念采取懷疑的態度。心念經常對我們撒謊,我們可以選擇不輕信它們,這樣做,我們將更加主動。與其相信“如果我這麼差,沒有人願意和我在一起”,不如就把它當作一個念頭。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